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着魔跑群里著名的鸟叔每天孜孜不倦的在简书上码字,让我每天的生活多了一个追求。作为一个有着长期阅读习惯且超爱知性文字的伪文艺青年,每天早上睁开眼,能用几分钟的时间看看鸟叔和其他几个我喜爱的作者的新作,成为了我早餐阅读的新爱。
很久以前,在那个还是博客风靡的岁月里,我用“为什么”这个笔名码了好几万字的博客。那个时候,写博客,就像现在的跑步,陪伴我渡过了无数个黑暗,挣扎和不知所措的日子。而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为什么”作为我的笔名,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为了纪念那段自以为是的岁月。

后来,博客受宠的日子过了;再后来,微博风靡的日子也过了,到了现在,就变成了每天在微信上转转贴,发表一下感触,宣泄一下愤慨,分享一下节日的快乐,以及看看别人炫耀一下爱人和孩子满满的爱。我喜爱微信,尤其是像我这种和家人隔着千山万水,独自一人在遥远海外的游子,微信让我觉得和家人贴近,让我能随时随地地和他们分享我们各自的生活,分享我们对彼此的爱。只是,比起那个久远的博客,微信总是让我觉得像是在享用一份“快餐“,它虽经济实惠,节省沟通的时间,满足快节奏的生活,却无法让我们整理思绪,调整感情,像美食那样地刺激着更高层次的满足感。因此,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缺失。
在看完悉尼灯光节(Vivid Sydney)回家的火车上,鸟叔给我分享了一篇他还未发表到简书平台上的新作。我顿时有一种被“宠幸”了般的喜悦,让我重温了一下当年用博客和网络上一大群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们分享生活里油盐酱醋的快乐。嗯,就这样,我在简书上搭起了我在网络上的一个“新家”,依旧取名“为什么” (此处有笑脸)。
从此,我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一个菜鸟在“铁人三项”前进道路上的艰苦,快乐和收获。也许最终,我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铁人”,但这个过程,比起成为铁人的这个结果,实在是更弥足珍惜。等哪一天我老了,跑不动了,走不动了,眯着眼睛坐在那摇椅上摇啊摇地念叨着这段“打铁”的经历,也一定是回味无穷。

(图片来自网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