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舜帝陵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区之北约10公里处的“鸣條岗”西端,坐北朝南,原占地150亩。2002年10月,盐湖区委、区政府在陵庙区前建造舜帝陵景区,共占地1778亩。景区内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舜帝广场、帝陵大道、古柏广场、连理神柏、仪门、献殿、享厅、舜帝陵冢和牧宫、养颐宫等建筑,纵向排列在一条千余米长的中轴线上。
舜帝文化展览馆,位于舜帝陵中轴线大道中部的左侧,是一座平面呈L形的二层仿古建筑。免费开放。
本集为《舜帝文化展览》的第二部分:摄政时期、舜豋帝位
下图、舜帝陵景区中的舜帝弹琴雕塑

下图、第二部分:摄政时期、舜豋帝位

下图、摄政时期-“总揆百官”
尧对舜的治家才能十分满意,决定考察他的治国本领,让舜总管百官。舜处理朝政事务,井然有序。
右下图:尧帝(左)问舜治国之道。

下图、“宾于四门”
四方诸侯来朝贡,舜建立四门外礼宾制度。四方诸侯按规定礼仪恭敬有序朝觐尧帝。
右下:《宾于四门图》

下图、“纳于大麓”
尧又考验舜的胆略和勇气,让他东山林川泽中去。舜间毒蛇猛兽不惊慌,遇狂风暴雨不失常。从而深得尧的嘉许。
右下:《大麓风雨图》

下图、“代尧摄政”
尧对舜的考察十分满意,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30岁的舜从此开始了28年的摄政天子之政。
右下、《告摄文祖图》

下图、“启用元恺”
尧时,“八元”、“八恺”一批贤人未被启用,舜均量才使用,委以重任。
右下:《知人能官图》

下图、“放逐四凶”
驩兜、共工、繇和三苗是尧帝时四大恶人。舜巡察部落时,发现他们有谋反迹象,就流放共工于幽陵、流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诛繇于羽山。
右下:《四凶服罪图》

下图、“命禹治水”
洪水是古时人们的最大危害之一。尧时,曾命共工治水,未成。后又命繇治水,繇以壅塞为策,筑城御水,结果九年未果,舜摄政后,处死了繇,命他的儿子禹治水。禹凿山通泽、疏导河流,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平水患。
右上:汉画像石·大禹像
右下:青铜礼器中对大禹治水的记载

下图、第三部分:舜豋帝位
左:“建都蒲坂”
帝尧百年,崩于平阳,舜和众臣为尧守孝三年后。舜避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但各部落首领纷纷去拜舜,恭请舜即帝位。舜即帝位,建都于蒲坂,国号虞。
中上:古蒲坂城鼓楼和鼓楼匾额:迎薰解愠
中下:《蒲州府志·府城图》和古蒲坂城北门(照片)
右:“首设九官”

下图、“划州十二”

下图、“箫韶九成”

下图、“义均封商”

下图、左:禅位于禹
舜经过多年对禹的考察,又征求群臣的意见,遂在九十五岁那年,将帝位禅让给大禹。
中上:“告厥成功图”。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禹书·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右:退居牧宫
禹摄政后,在距蒲坂城约60公里的鸣條岗给舜建造了牧宫,又称皇城、离乐城,取离位乐享晚年之意,舜帝居住在此安度晚年。

下图、左:鸣條舜帝陵皇城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四十九年,帝居鸣條”。《安邑县志》:“舜晚年暮思旧邑······欲乃营牧宫以安之”。
中:卒葬鸣條
帝舜五十年,舜崩于鸣條,寿112岁。禹为舜举行国葬,葬于鸣條岗的离宫前。
右上:《平阳府志·图考》中鸣條岗舜帝陵的位置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四十九年帝居鸣條,五十年帝陟”。《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條”。

下图、青铜壁画,表现的是舜一生的政绩

下图、后人吟诵舜庙、舜陵的诗歌三首,

下图、左1:“厚德铭世”
舜帝的道德和善行流传千古。千百年来舜帝成为帝王效仿的楷模,文人歌咏的典范。
左2:汉高祖刘邦,对舜的评价
左3:唐高祖李渊,对舜的评价
左4:魏文帝曹丕,对舜的评价
左5:明太祖朱元璋,对舜的评价
左6:清爱新觉罗·胤禛,对舜的评价
右:杨雄《河东赋》节选

下图、
左:杨雄《河东赋》节选 中:曹丕《秋胡行》 右:司马光《舜帝》

下图、赵朴初书写的《南风歌》

下图、舜帝抚琴蜡像

下图、右:《锡土赐姓图》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