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說我三分鐘熱度,所以在小時候總是耳提面命,例如學打籃球,看了《灌籃高手》後興致勃勃的學了幾天後,就沒有再碰過了;我媽說我做事有耐心,所以我總是能耐心聽媽媽的話,例如每次下廚總能花上幾倍的時間只為做一頓漂亮的飯菜。於是,試圖梳理他們之間的關係。
三分鐘熱度也許是一種良性機制,通過它我們能有效率的過濾出適合自己的事物,讓我們有了堅持。因為能吸引我們的事物有太多太多了,電視機各式各樣的廣告,親戚朋友的影響,從小時候興趣班的選擇,到長大的職業規劃,還有各種千奇百怪的體育項目和繽紛多彩的地域風貌;相比之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少的可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有效率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事物,三分鐘熱度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著眼於眼前,專注於執行力,三分鐘熱度的人大多是急性子,更在乎是否主觀上是否接納,而不是理性分析問題現狀,經常腦袋一熱,就風風火火開幹了;這樣執行力也會比較強,一旦發現不適合時,馬上止損,不拖泥帶水,當然副作用是,對事物總體投入成本過高,無法收回。
經過無數個三分鐘熱度篩選和積累過後,堅持留下來的,也就將影響我們的一生。回想一下,那些被我們中途放棄的,大多是不符合我們口味的,你的三分鐘熱度項目也許是別人堅持一生的興趣;同樣的,別人不屑的事物,也許在你這是珍寶。
就像遺忘一樣,會濾掉日常許多不重要的事情,讓思維保持簡潔高效,不至於一動腦就混沌的像漿糊。這樣,我們就會有不斷的嘗試,讓時間來去蕪存菁,就像硬幣的兩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三分鐘重複一萬次,也能磨練出功夫來;鮮花的保質期不長,但不斷的更新,也能一直保持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