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世纪前中国小说篇(书中第29讲)
中国小说萌芽期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的晚。《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是直到戏曲高度成熟后才出现的,都在元朝以后。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先秦诸子作品中夹杂着早期的袖珍小说。中国人都喜欢以故事情节打动别人。
最古早的小说《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事,中国小说的老祖宗。
稍后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两本古小说集, 史传作者是东方朔。又有《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密传》(又称《汉武内传》)两本小说,传作者为班固。还有《汉武帝别国洞冥记》,简称《洞冥记》,写外国,是想象出来的。还有古小说《赵飞燕外传》,上述均可能是晋朝人假托汉代人写的。
六朝以後小说,木心分为两类,一类写超自然的神怪,如《搜神记》、《续齐谐记》, 一类记录民间的轶事、名言、警句、杂事,如《世说新语》、《西京杂记》,直到清代《阅微草堂笔记》也承续这一路。
古代小说是叙事性的散文, 严格说来不能算小说。直到唐代真正的小说,既传奇上场。唐人传奇,精美、奇妙、纯正,技巧一下子就达到极高的程度。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直接影响唐传奇。
唐人传奇, 三类:恋爱故事、豪侠故事、鬼怪故事。
中国文学大多古奥渊雅,专供士大夫欣赏,给成年人欣赏,没有儿童文学。
古代说话成一行业,分四派,其一,小说,北方称银字儿, 其二说经,讲佛家故事, 其三讲史, 其四合生,讲当代故事。
说书人的底本就是话本。
宋以前中国没有中长篇小说,只有叙述性散文、笔记、话本。元明以后,约14世纪后,才出现长篇,所谓演义、章回小说。到《水浒》,技巧大有进步。
志:历史,演义:小说。
木心观点
艺术的态度是瞬间的、灵感的、认识变化的, 此外是日常的、生活的基本态度,健朗的态度。艺术态度、生活态度都要保持平衡、健朗。
这种生活的基调--前见故人,后见来者--是所谓教养。教养,艺术教养出来的。艺术和生活是这样的关系,不相扰。但艺术教养可以提高生活。
中国文学有三层关系:我与母亲一层(士大夫), 佣人一层(民间),还有我与佣人的师生关系一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