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寒假读书活动,又到了上交读后感的时刻!提起上交读后感,真是喜忧参半!喜---让自己有了归位的机会。全靠笔杆子走天下的我们,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抄教案,写笔记,何时真正地手持“战枪”,创造过属于我们自己的“战绩”?而教师读写活动的问世,给我们创造了良机。忧---遗弃写作好多年,这手也“生”了,脑也“锈”了,有心写出好感悟,但又怕思的不够深,悟的不够高!
一条条催交读后感的信息接踵而至,对我这个“好学生”来说,岂能允许自己完不成作业呢?于是,又一次捧起了《玫瑰与教育》一书。假期里虽是走马观花般地翻阅了一遍,但出于职业习惯,还是用笔圈画出了书中那些发人深省的语句和值得推敲学习的做法,便于今后能反复研读,琢磨!今天,前期铺垫工作恰好派上大用场!为了快速生成读后感,我又品着书香,反复嚼着书中那些极具内涵的句子。以至于夜已深,但久不能寐!此时此刻,只感觉血液在沸腾,只想用文字记录当下心声!
窦桂梅,这个名字,早在多年前已闯入教育人的视野。曾几何时,我在青年教师的书上看过她的文章,也知道她是从教育一线真刀实枪干出来的在小有名气的女校长,家里有一本她的书,但我却从没认真读过!寒假拿到了她的《玫瑰与教育》一书,一目十行,粗看了一遍,如猪八戒吃人参果般---不知其味!直到今天晚上,二百来页,近5个小时的品读,才真正走进了书的世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同时又如照镜子般---朦朦胧胧地认清了自己。
因为读了《玫瑰与教育》,就百度了窦桂梅的简介。一串串荣誉映入眼帘,但最吸引我的是: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这个称号印证了她在书中的真知灼见,因为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一线走出来的教育专家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弊端。
书已合上,但“语文老师碎语”那一篇章的内容仍在脑海浮现,在心头荡漾。二十个四次词语,道出了语文教师,乃至全教师应俱备的素养。永葆激情:生命与激情同在,岁月与青春同行。这是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并最终由表象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读到这段话时,我想到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被授予“改革先锋”的教育前辈于漪,几近百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时间的年轮虽在于老师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的年轻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神气质!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读到这儿时,我又想到了当下推行的“新教育实验”,想到了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三专”,还想到了“全民阅读”。当下,阅读的口号喊的如此响亮,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想站在人前能够“底气十足”,我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应是不错的选择!
合作共建、勇于璀璨、内省致远、慎独养身、笔耕不辍……可谓字字珠玑!我想:在窦桂梅老师这一个个四字词语的背后,肯定都藏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吧!
当沉下心来读书,感作者所感;静下心来写作,想自己所想时,才发现:阅读,让我找到“回家”的路;写作,助我邂逅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