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县有个栗峪口,峪口西侧路边有个道观叫药王洞,为了不与铜川的药王洞出现混淆,就加上栗峪二字全称为栗峪药王洞,但山门上的匾额依然是鎏金“药王洞”三个大字。

我不想去述说其道观位置和方位与周至就峪口周老子墓的一致性,再胡吹一通其风水格局上的面水背山当属宝地名胜之佳处;我也不想去描述历史上从救苦庵演绎到药王洞的奇闻异事,而增加其神秘感进而逗起读者的猎奇心和拜访欲望;我更不想去用浓墨重彩描绘药王石洞的奇特,那远远胜过西楼观台老子修炼的“吾老洞”的容积,更比周至大曲沟内“红孩儿”洞的幽静,绝对比长安翠华山石洞更迷人的景致。因为只有你推开山门,步入其中,才会感同身受其浸润心脾的仙岚之韵态 ——无论是在雅静别致而又洁净整齐的院落廊房,还是虔诚地敬拜于肃穆庄严而又道法威武的殿宇内。

其实,救苦天尊才是这儿的主角。救苦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道教有三清六御之说,六御里就有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救苦天尊或者太一救苦天尊),可见太乙救苦天尊的地位之高。太乙救苦天尊法力高强,在西游记中,座下九头狮子下凡,口一张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孙悟空擒住,这份实力放在西游记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作为九头狮子的主人,太乙救苦天尊又怎能差的了,各宗教中皆认为业果是最难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的说法。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湖化为莲池。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是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救苦救难宏愿,是统领着幽冥界十殿阎罗的。虽然地藏王菩萨与救苦天尊的目标一致,而且比救苦天尊更让普通大众所熟悉接受,但按照道教资料标明:还是救苦天尊的法力大!
我是在药王洞的主要修缮主事者、当地的能工巧匠和文化人雷德明先生的引荐下,前来膜拜的。第一次听说并拜谒了救苦天尊,从内心深处来说,我认为救苦天尊就是后来化身成佛教的地藏王菩萨,因为供奉的位置都是一样的。这样思考着,就想到了西楼观的救苦殿来,那里边就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由此,我推而想来,道教救苦救难的救苦天尊和佛教救苦殿内的地藏王菩萨,都是处于被人们供奉在最高处,还不是希望“站得高看得远”而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么!自佛教进入东土后,借鉴本土教化的道教和儒教文化,融入佛教理论而成的三界之说,更能解决“人、环境和心境(内心境界)”的统一与适应的辩证关系,促进人类向上向善更文明、更进步么。

栗峪口,救苦天尊在此也许演绎过一场救助周成王的苦难史。这一点,老雷是深信不疑的,他还言之凿凿地说:村里老人代代口传文化而来就是这样,户县县志也记载着峪口明阳寺和药王洞的传奇。

栗峪药王洞的古旧逸闻趣事,可以从药王洞道观出的一本书中闻得其翔,我不去赘述。但是能出书的道观,必定是有有文化功底的人,在对曾经存在故事的地方和人文进行描述的。
我本想沿着石梯子,去游历一下药王洞后边的山貌景色,可惜天色向晚,只好与老雷和主持法师道别,二位很有礼仪地在山门口外与我挥手祝安。
衷心希望药王洞护佑黎民百姓,救苍生脱离困厄而不断幸福安康;希望药王洞香火永续、法力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