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十二
1.
毕业两个月,我开始怀念所有的烦恼都与学习有关的日子。虽然那时候离家很远,要忍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痛苦,但那时候总觉得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人替我顶着。所以,那时的我,过得轻松快乐。如今步入社会,一个人开始以“大人”的身份做各种决定,承担“大人”的责任。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倒觉得有些不适应,也有些无趣。
二十岁时,在学校读到七堇年的文字: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于是整个人热血沸腾,然后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我要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家。虽然从小就喜欢写故事,但一直没往写作这方面想,因为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写作这种职业太“虚”。
如今,真真实实站在二字开头的年纪,甚至要往三字的方向前进,竟有些进退两难。做自己喜欢的事,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每天朝九晚五,又害怕一辈子就这样活在上下班的死循环里。说真的,有些不甘心,于是开始尝试着改变,每天都努力一点,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
朋友对我说,我不适合现在的工作,这种跨专业的工作,做起来会很吃力。甚至到最后可能会让自己身心疲惫。她的话一点也没错,上班第十天,我就觉得累,但不是工作累,而是心累。原因是老板嫌我学得慢,笨手笨脚,用他的原话就是:你是本科生,连这点都学不好。他每天都在明里暗里讽刺我,起初我都快放弃了。可后来还是每天跟着认真学习,一个月以后,对公司的事基本了解,而且做事不会出错。老板开始不再嫌弃我,反而开始信任我。
黄碧云在《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写过这样的话: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二十几岁,我们该如何让自己活的丰盛?积极参加学生会,在各个方面锻炼自己;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喷最贵的香水,蹦最野的迪?还是交最真的朋友,看最美的风景?对于“丰盛”,只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也就有不同的定义。
3.
二十几岁,刚踏入社会,如何让自己活的丰盛?
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记得姜思达采访春夏时,问她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和别人一样,安安稳稳不好吗?她回答:当热不行了,我就要这世界上有一束光是为我打的,有一个舞台是为我亮的,我要这世界有人为我而来的,那非常重要。

同样的,前不久,看到姜思达采访王菊:你事业上最大的野心是什么?王菊回答:我一直想说就是我想去做一个无可替代的艺人。他问王菊想拿起哪一个奖杯,王菊笑着说奥斯卡。春夏和王菊这两个姑娘独立、坚强、勇敢和前行,追求不被定义。她们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默默的努力。

独木舟的《荆棘王冠》中有这样写:
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追名逐利,就有多少人理想主义,有人对这个残破的现状多没有耐心,就有人对比现在好一百倍的未来多有信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才最有力量。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去哪,也就是说你要有目标,有追求。目标就像灯塔,在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指引着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就往那方面努力。想要买车买房,想要拎LV那你要自己买,别人送的永远比不上自己买的。二十多岁,正是奋斗拼搏的黄金时期,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会有去努力的动力。
②不断给自己“充电”
在科技发达,网络盛行的时代,我们不能放弃读书和学习。套用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来说,我们的知识永远都无法饱和,我们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无论我们在哪个年纪,学历怎样,我们都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中惊艳了整个中国。看过环球人物对董卿的采访,董卿坦言自己一直保持每天睡觉之前一个小时的阅读,这个几乎是雷打不动的。正是因为她每天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如今的她集美丽、智慧和优雅于一身,人人艳羡。

我们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个70后,第一天进公司,他对我说的话,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的社会,学历不代表什么,它只是你求职的一个门槛。至于你的专业也是,虽然和我们不太对口,但你以后的表现会证明你适不适合我们公司,所以好好努力。慢慢的,从同事口中得知,他刚进公司时是公司学历最低的,最后他一步一步从中专上升到本科。
有一次,同事和我有事去他家找他,看到他正在书房练毛笔字,他身后的书柜堆满了书。那天,我知道了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报纸,上班的路上听广播,晚上抽时间看书和练毛笔字。因为他待人处事十分恰到好处,也没有什么领导脾气,他在我们公司非常受到尊重。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和爱过的人。二十几岁,有人还是学生,有人早已经抛开了学生的身份。无论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接受新知识,要终身学习。
③尽可能去看更多的风景
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愈。这句话并无道理,旅行并不仅仅意味着看美丽的风景,然后拍美丽的照片纪念。它会开阔我们的眼界,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要因为失恋或事业上遇到瓶颈,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我们日常把打游戏,刷手机的时间拿来登山,郊游,看看生活的城市的美也很有意义。

从生活的城市,到其他地方,领略不一样的美。在钱包支持的范围内,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你会觉得原来自己的世界真的很小。有人大学时就去过十几个不同的城市;有人一辈子就守在一个地方;有人把挣的钱一部分拿来旅行,看不同的风景;有人把挣的每一分都攒起来,每天抱着它睡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路上,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之大,你还有很多没看过,没听过,没走过。我们来到这世界,仅有这一生,你也无法预料到未来会怎样。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才美好。
④经营好人际关系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话:年少时的友谊因朝夕相处而日渐深厚,成熟后的友谊因志趣相投而历久弥香。
学生时代,会因前后桌的关系,开始和周围的人相识,然后才慢慢和全班人变得熟络,最后又与三五个人成为交心朋友。大学的舍友是分配的,但朋友是选择的。长大以后,你会发现,交朋友这件事,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你就会觉得你们很合得来。而有时候虽然别人做很多,你都他无法与他深交。
离开学校以后,很多人表面看都是朋友,实际上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跳进别人挖好的坑,也不知道会莫名其妙的背个锅。这都正常,因为你是“新人”。慢慢的,当你被社会驯化,你也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常态。你所要做的就是管住嘴,守住心。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有哪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护自己?
一个叫袁大岛的作者的回答很精辟,我最喜欢的是:
选择相信一个人,这个人必须经历三点考验。第一他找你说了一件说着说着哭出来或面露痛苦的事,第二他跟你见面从来不迟到或者早退也从未临时爽约,第三这个人尊重你的朋友,更尊重你们之间的友谊。
不要轻易的相信一个人,也不要再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你要习惯一个人,也要习惯一群人。
⑤做一个温暖的人
很久之前,看过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女孩子晚上下班骑自行车回家,经过一个摆摊的老大爷身边时和他打招呼,老大爷用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女孩的路,然后念叨着:都回来咯,都回来咯。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片段:一个姑娘在房间里坐在地上,没有开灯。她思考了一下,拿起手机发了一条“手上的动脉在哪?越具体越好”,随后收到很多人的回复:
“小可爱,你的动脉被我藏起来了,笑一下,我就给你看。”
“买瓶脉动倒过来念就好了,傻瓜,比动脉好玩的事情多着呢,你是不是不开心了,我煮碗粥给你吃吧,我煮的粥可好吃了。”
“这个你不用知道,医生知道就好,我们爱你。”
......

最后,姑娘脸上露出了微笑。正是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温暖的人,才让世界变得美好。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温暖的人,可以温暖我们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
4.
王尔德写过这样一段话: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二十几岁,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也拥有着一切。我们年轻,我们勇敢,我们永远热泪盈眶,我们也可以让自己活的很丰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