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
论语第一篇第八章

论语第一篇第八章

作者: 林夕1林夕秋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6:11 被阅读101次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孔夫子在这边提醒我们一个学习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学习如何稳固的问题。一般我们学习容易不稳固,不稳固就会陷入一种浮浮泛泛的状态,这样浮泛的状态,我们的学习变成口耳之学,是不深刻不牢靠的。怎么样避免这样的一个学习不稳固不牢靠浮浮泛泛的状态呢?孔子提醒我们要把握“重”跟“威”。“重”和“威”,“重”是更根本的。这个“重”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自重,这个自重就是看重自己,看重自己能够具足学习的条件,看重自己能够值遇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跟着他学习心灵提升,一步一步走上去,最后能够成为像师长一样,这样的一个仁者。因为这样的看重,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好乐、精勤的一种心态,这个就是孔子所谓的好学。孔子曾经形容自己叫“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就是一种好学的一种状态。因为这样的好学、精勤的学习,所以生命就可以成为一种厚重,厚实的生命。所以重的第二个意思就是厚重,就是透过自重,然后生命变得厚重、变得丰厚。丰厚的生命,外显出来,就会产生一种令人尊敬的威仪,也就是一种生命的庄严感。这样的生命,就是一种稳固学习彰显出来的一种生命庄严。

在这样的“重”跟“威”稳固的学习之下,生命还有几个很重要的学习内涵。孔子后面就说“主忠信”,这个“主”就是学习的主轴。学习的主轴有两个,一个是忠,一个是信。我们如果回到前面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在谈忠信。第七章我们刚刚学习过的,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信!然后呢?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竭”跟“致”都是倾全力要把事情做好,这个其实就是忠。因为朱熹说,尽竭就是忠,能够全尽心力把一件事情想把它做好,这个就是忠。那也就是说“忠”跟“信”,不管是曾子的三省吾身,子夏在谈学习的重要面向,以及孔子在谈学习的主轴,都有提到“忠”跟“信”。可见忠跟信在儒家的学习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涵,所以才会子夏、曾子跟孔子都一再地强调。

接下来,我们看“无友不如己者”。这个友就是朋友,有人把它解释成为动词,叫做“结交”也是可以的。无友不如己者,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跟不如自己的做朋友,或者我们结交的朋友一定要比我们好。可是如果照字面这样解释的话,显然我们在人际互动中会陷入一种困境,什么样的困境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跟比我们好的人做朋友,可是我们想跟他结交的人,如果也采取这样的标准的话,那他就不会跟我们做朋友了,因为我们不如他呀,所以到了最后是大家都结交不到朋友。这样诠释上的困境,应该如何去化解呢?我的老师的解释非常直接,我的老师说这个友就是善友。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有比我们好的优点,我们要跟他的优点学习,或者跟我们的朋友学习比我们好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我们要引以为戒。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也就是说朋友是来辅助我们实现仁德的,我们要在他们身上看到比我们好的优点,然后跟他学习,如果能这样子的话,每一个朋友都是我们的善友。

最后“过则无惮改”,这个“过”当然就是犯错,“惮”就是害怕,也就是说犯错的时候不要害怕改过。改要改到什么程度呢?要一直改,因为我们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颜渊能够“不二过”,受到孔子的盛赞,说他是一个好学的人,因为他能够做到“不迁怒”跟“不二过”,可见我们一般人是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要害怕,去修饰它去修正它,去改过。儒家在区别君子跟小人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区别的面向,就是对于过错,自己过错的态度。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常常是加以掩饰的,君子对于自己的过错呢?《论语》里面形容就好像“日月之食焉”,就好像日食月食一样,“过也人皆见之”,犯了错大家都看得到,因为他不加掩饰。可是“更也人皆仰之”,因为他勇于努力地改过,所以他能够从错误中学习,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地提升,这样的一个生命历程,改过的生命历程,就会受到大家的敬仰。

整个第八章,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是在谈一个学习如何稳固的问题。孔子提到要“重”而“威”,在学习的主轴上强调忠信,所有的朋友都是我们的善友,我们要跟我们的善友学习,我们一定会犯错,犯错要努力去改过、迁善。

这是第八章,我们如果回头看第六章、第七章,你会发现第六章是在谈一个学习的本末次第,第七章是在谈学习的方向,第八章是在谈学习如何能够稳固坚定。都是扣紧学习这样的内涵,都是学习的重要关键。所以六、七、八章就在前五章的纲领之后,一步一步地开展出来。所以《论语》其实虽然是一个语录体,其实在编排上是相当有系统的。

相关文章

  • 论语抄写

    第一篇 论语 孔子

  • 论语第一篇——学习篇

    开始阅读《论语》第一篇——学而(本文摘自360个人图书馆)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 《论语》日日谈 34期

    《论语》日日谈 第34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 学习《论语》第3⃣️4⃣️天

    学习《论语》第️️34 天 学习内容: 《论语》第八章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论语第一篇第八章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

  • 《论语》日日谈 第86期

    《论语》日日谈 第86期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第七篇第八章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

  • 《论语》日日谈 第62期

    《论语》日日谈 第62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八章 【原文】 季康子①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

  • 一起诵读《四书五经》吧

    一起诵读《四书五经》吧 文|张爱敏 2021.02.05《论语·学而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接受一个愚民的孔子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 我自己在读《论语》里面的这句的时候,对于它的理解一共经...

  • 读《论语》第八章:泰伯篇〈8.17〉

    读《论语》第八章:泰伯篇〈8.17〉 衣者郭郭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注释】 【译文】 ①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第一篇第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v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