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杨大胜
火笔作画 精美绝伦
——记淮北工艺美术师篆刻家李忠敏先生
李忠敏先生和爱人在家中合影
11月5号,应淮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王汝涛的邀约,我们前往淮北奥斯卡春城小区拜访一位篆刻的老友,当我们和原岱河矿供电科科长任光玉先生,驱车到达奥斯卡春城小区李忠敏老师家中时,李老师和他的挚友——淮北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国务院特别津贴获得者李明远先生,早已在家中等候。
李忠敏老师的家是一座复式小楼,他住在一楼,院内种着蔬菜和他钟爱的葫芦。李老师为人谦和待人热忱,通过和李老师的攀谈了解,李忠敏老师,1948年6月出生,1964年7月就读于淮南煤校1968年12月在淮北张庄矿参加工作,1970年6月调任芦岭煤矿。70年前后喜爱上篆刻,2012年爱上烫葫芦艺术,先后创作180余支烫葫芦精品。
我们参观了李老师的工作间,其实就是一张一米见方的工作台,一台照明的台灯,几台电烫画笔,69岁的工艺美术师李忠敏先生,常常在椅子上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他手上的葫芦,随着烙画笔的移动,人物、风景、动物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李老师的烙葫芦采取的是浅浮雕技法,又融合了石雕、木雕、牙雕等技艺,呈现出罕见的六个层次,立体感十足,富有张力。葫芦配有小雕刻的头和蒙芯,雕刻工艺炉火纯青,细腻丰富。整个作品技艺精湛,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葫芦画的审美价值。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是艺术家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做画。葫芦在中国民间被赋予“福禄”的含义,葫芦画最早起源于宋代。清朝时期,康熙皇帝非常喜爱葫芦艺术,他经常让宫廷艺师刻画出各种精美的葫芦艺术品,供自己把玩欣赏。烙画的传统画法包括勾、勒、点、染、擦、白描等,当代的艺术家又融合了其他门类的艺术手法,创新出更富有表现力的手法。
李忠敏老师凭借自己对艺术的喜爱无师自通,借助手中的火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葫芦精品,“葫芦是有生命的”。在葫芦画作者看来,烙画葫芦经过经年的把玩,色泽转深,拥有一种历史感,即使不经过涂膜,也日益光亮。是岁月,赋予它持久的光辉。
当我们正在专注地欣赏李老师的葫芦作品时,他的又一个老同学,淮北矿务局安监处原副处长刘怀义先生,用塑料袋提着几个葫芦送来了,一时之间真能体会洛阳纸贵的含义了,听说工商导报、淮北广播电视报记者采访李老师一事,淮北知名书法家任啟贵也前来祝贺……可见李忠敏老师还是一个热朋好友的艺术家。
通过对李老师的了解,李老师还研究篆刻、根雕、茶艺等传统文化,并且都有不俗的成就。作为艺术后学衷心希望李老师身体健康、艺术日新,创造一幅又一幅精美的葫芦图画为淮北的文化繁荣,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火笔画……
书画评论人----淮北 张守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