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了,炎热是主题,心也不太平,做事的效率不高,有时还拖延。这个月拖了不少“笔债”。说到拖延,经常有人拿它和自律说事,我看也不尽然。
7月20日要完成的一件书法作品还未动笔,书协王秘6月底就来电询问能不能写一件,特别强调有润笔费和礼品。已经答应写了,人家尊重,笔头不至于太涩。已在头脑谋篇布局。设置提醒,今日无论如何要一气呵成就之。对于这种有润笔费的,要认真对待,拖点时间可能作品经营得好一些。
某部门约稿,希望写一篇“不忘初心”的体会编入书,有奖金1000,约定在某时间前明确答复。这种属“定制”类文字,有稿费当然好,但改稿却很影响心情。约稿时间紧,我的文风又“奇肆”一点,想到奖金虽好,但还是拖到最后的答复时间,割爱婉拒了。
上次答应茶老板给他书法作品应酬客户,紧着要去装裱,都催了好几回了,看来要马上落实。茶老板说,如果“大师”(不懂乱称呼,其实过奖)忙,就直接登门拜访来了,自然是要带礼来的。我不能“居功自傲”有劳大驾,怕落个“吃拿卡要”之嫌。茶老板一向通人情,我拖着写也是“精品意识”的考量,看来他有点误解了。为避免过分解读,这个刻不容缓不能拖。
最近,上洗手间的时候,和某局李副局友好地站在“小号”前,号友“匆匆”打招呼。李副局说下个月要“乔迁新居”拜托我惠赐墨宝。
我的书法难道喜欢在洗手间约吗?已经好几个这样的,都没有激情写。他们可能是礼节性地表达对“大师”书法的认可,不必太当回事。事实上,后来他们也不催,可能也忘了或者洗手间的约定,不大好意思再提起。
这次,李副局拜托的事是否当真?他可是有权的人物啊,但口碑好像不大佳。在“冲冲”的时候,我就委婉地说:“时间有点紧,怕写得不好。我的名气不大,建议局长找个高明的,不耽误大事。”“不急,不急。嗯。好的。那有空给我安排一下。”李副局昂昂头,踱着方步,甩甩手上的水说道。我算基本听明白了,于是说:“好的好的。”自然是拖,他什么时候记来催再考虑随便急就一件。我还害怕给他写呢。
李副局长的“笔债”使我想起二年前的事,一些“笔债”必须拖。老同学的朋友拜托写一件给美容美发中心的书法作品。我不喜欢拙作挂在该中心,印象那中心的老板是村官,口碑忒衰。好多年前,就是这老同学的朋友也托写一件,书法拿后是一去悠悠。他不懂行规还是装不明白?这次,居然又来索书。二年来,对这“新笔债”我就一直拖,后来证明拖是对的。最近,扫黑除恶中村官出事了,还好我没有惠书。最近,坊间传李副局长跟村官好像有点瓜葛,我越坚定拖的想法。拖拖一下,静观其变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