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在上山前 - 草稿 - 草稿

写在上山前 - 草稿 - 草稿

作者: 那粒尘埃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00:34 被阅读0次

   

        要去见师父了,心中难免过于遐想和期待,自己曾跪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祈求菩萨慈悲,能让自己找寻一条真正的离苦之道;祈求菩萨慈悲,能让我遇到生命中的大善知识,那会是师父吗?看到自己生死沉沦于无明苦海的轮回中,等待盼望的那盏明灯,会是师父吗?那颗在滚滚红尘中流浪已久的心,四处找寻安心之处,是会交托给师父吗……,这一刻,所有的感性夹杂着眼泪,夺眶而出。

      是的,很多时候,我得承认,卸去世间坚硬的盔甲战衣,裸露出来的是一个迷茫困惑的“我”,照镜子般的一览无余,人是无法自欺的。

01、人生的暂停键 

          2005年-2015年,关键词:职场、频繁出差、结婚、争吵、频繁开店、 生子、生意场,十年里,犹如一部高速行驶的汽车,一路油门。常被好友贴上女汉子的标签,多年积累的身心疲惫夹杂在种种困顿不堪的关系里,身体不堪重负的倒下,给了我急流勇退的机会,于是只能仓促地按下了暂停键。

        十年里,自以为得到想要的名利、财富、家庭、房子、车子,以为得到这世间所谓的成功,就是幸福圆满,可当你拥有时,却为何深感痛苦、无力和迷茫,内在的声音告诉我,这不是,这都还不是?那什么才是?

        一天,从天桥往下看世间百态,奔跑着赶车的阿姨,滴着喇叭急踩油门焦灼的车主,等红灯低头看手机的90后,外卖小哥汗流浃背的飞奔着电动车的背影,公交车上一张张麻木茫然的脸……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寻着,追赶着什么呢?

      我问自己:如果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的成功,都不算圆满幸福,那什么才是?如果这就是生命的全部实相?那这样的生命是否太过轻薄肤浅,可如果不是,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

02、生命困境中的找寻

          2016-2019年,我试着改变和找寻答案,看各种人物自传、心理学及东西方身心灵的书籍,从修习瑜伽开始向内在探索,由身入心,外在散乱抓取的心慢慢的开始减速,于是,开始回溯自己这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身心灵课程、心理学个案、家族系统排列课程、禅舞、双盘,静坐、道家针灸、佛学院课程……,总之有机缘能上的都去。

      几年间,学了种种“术法”,以为背着一身的武器,就可以去对治生命中种种的问题,可有一天发现,问题是永远没完没了的,就好像以为自己翻越了千山万水,可抬头,延绵不断的山峰依然在不远处等着你。

        而生命似乎又进入另一种新的轮回,让人绝望。就像“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不断的拿起,放下;找寻、拿起、再放。下的失落。心的归宿到底在哪?生命本该如是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所谓的人生,为何都是苦的。

      梳理曾经的过往,逆境时苦,顺境时乐,可“乐”后呢?得不到是苦。得到了,便也不过如此,继而继续追寻新的“玩具”……。既然看清了生命轮回的无意义,可那个脱离轮回的有意义又在哪里?

03、初遇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2019年,结缘《佛法修学基础导读》,翻开前言,最后一句话师父说:“生命来到世间,并不全是为了体验执着带来的苦难,更是为了见法修行带来的欢乐祥和”,再次触及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离苦解脱的渴望。

        2020年1月14日,在师姐的安排下,系统学习《佛法修学基础导读》,每周一课,渐渐清晰了佛法基础修学导读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为何而修、何为佛法、如何择法、如何修行、注意事项等等;开始代入到什么是苦、苦的根源及如何灭苦的“苦集灭道”的理性思维修行中而非神格化的感性。

        受益良多,清晰了自己修行的目的和定位,知道自己该从哪落脚,并如何在身心中落实法义及实检;

*学佛的目的(志向、愿力的层层清晰)

在佛法修习的过程中,每往前一个阶段,对“为什么而修行”?也是一次次叩问自己和坚定信心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对“愿力”的理解深度也有所不同,是对烦恼束缚渴望解脱而追求更大欲乐的趋乐避苦?还是更进一步,真正厌离苦乐的出离心升起?是既不想五蕴皆空的灭一切苦厄?还是真正能舍离执取爱染,迈向清净解脱的究竟之道?只有越来越清晰和坚定,才能走得更远。

  *法义的抉择:

      当目的和志向的清晰,便是对法义的抉择,佛法体系庞杂,目的地不一样,选乘的工具和路径也有所不同。

        修行之目的是明白了轮回之苦,为了解脱,为了了生死,为了明白生命的意义。今生最为重要的第一排序,也明白了法义抉择的重要性:之前什么“术”都去学,盲目的抓,可发现,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树叶”黄了,自己总是在修剪“树枝”,可其根本是“树根”出了问题。也并非说“术”无用,而是自己开始意识到不究竟,不彻底。便解读了《天道》里那句“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似乎渐渐明白师父在书中所说“心外求法”之意,所有的“术”,还是要回归到自己“心”上用功。而如何用功?   

      师姐曾提醒,这份抉择与判断既不是过去生活的概念与知见,也不是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也有“未成阿罗汉,汝意不可信”的提醒。

    择法拜师,既非靠感性的盲目,也非靠自身习性的好恶抉择,一时,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竟许久无从下笔.

    一切从真正“知苦”、从对“当下生命的无意义”开始找寻与求道,可到底在找寻什么?该如何找寻一开始是并不清晰的。

  *抉择法从理解何为法开始

法是自然的、不变的轨律,是宇宙的真相,法是有普遍性、本然性、安定性。法是非佛作亦非余人作,法是本来如此的。佛是觉悟了宇宙真相的人,那么,依佛流布的真相,才称之为“法”。          ——《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01、 佛法的共性

择法依佛法的共性,而非个性。那共性的是什么?例如八正道、熄灭贪嗔痴、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都是佛法里面共有的,公认的。

02、 三法印

      在抉择上,以三法印为重要依据,需要择根本上能熄灭贪嗔痴、契入无常、无我、六根、断染爱执取、迈向清净离欲、解脱的、了生死的究竟法来指导,以什么是法师、什么是说法师来抉择亲近善知识,清楚三法印与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了知“先得法住,后得涅槃”的重要性。

03、甄别心外求法

“心外求法名为外道”,心中有法, 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真正从自己的“无明心”开始,从真正熄灭自己五蕴炽盛的贪嗔痴开始,而不找各种“术”去改变外境来让自己舒服,就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趋乐避苦或碎片里。或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断灭轮回里。

而验证“法”的是否究竟,是否是靠近自己离苦得乐之阶梯,是在人事物境中,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心境,心量都在慢慢的变化。

04、如 何 择 师?

在清晰自身修行定位以及对法义的抉择后,就好像拿到了如何去“彼岸”的说明书,可说明书仅仅是去彼岸的说明,师父是真正心中有“法”,是去到彼岸再回来引领我们实证迈向解脱的人。

法义就好比理性的理论,是需要去学而实习之、学以致用实操的。而最核心的第一步,是能把法义的理论能正确的解读及深入领会,然后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实践及证悟的过程,而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引领、修正和调育、离不开善知识身形展现的榜样及指点、离不开相互照见,一起迈向解脱的修行团队……

  *依四预流支的修习次第

      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初期的亲近善知识和多闻熏习也变得非常重要,而如何亲近呢?

  01、亲近善知识:

信受、低位、恭敬、诚敬

能容能忍、能承担、能承载。

亲近善知识、与同修们在一起交流分享、做事情时,往往容易依自己的习性、脾气或旧有思维的知见,出现人我对立,怨恨仇争,贡高我慢……而恰恰是经过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通过彼此相互的磨合与照见,才能不断的去改习性,花掉那份刚强,去真正的承载;而那个“低位”,不是别人需要我们低位,而是自己需要,只有心真正的低位了,自己的心才会有空间,才能吸收到善知识的指正和调育。

02、多闻熏习

“熏习”就是把自己放在佛法里去熏陶,“多闻”就是闻无常法。只有多闻熏习,身心得安宁清净,时时都有正知正见的概念,让法义入心入性,才不容易轻易的被带回到旧有的习性和颠倒的思维模式里。就好比,慢慢的让新的系统迭代原有低版本系统。多闻必须闻到:无常法、无我法、空法、空性、佛性,才算多闻。

多闻熏习的不够,就好像我们念完一本书,读是读完了,可完全记不住,或记住了内容,但也仅是文字般若。

03、如理思维

“理”就是法,法义,不变的轨律,宇宙的实相。

比方是,我们的思维系统升级了,可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去用?

这时,将“法”来去对照我们的身心,对照我们起烦恼心的时候,对照我们升起痛苦时,对照我们贪乐受,对照我们染爱执取时,对照我们趋乐避苦时,……时刻提醒自己,关照自己的心是否依“法”而深观无常。

只有深入多闻熏习,深观无常,无我,才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

04、法随法行

身心都住在法上,当法义入心入性了,身心的展现也自然慢慢都在法上。依此而稳步的向前而修而证。

以此四预流支为修行的次第,才不容易与自己所修所证脱节。而接下来如何修行,将跟随善知识的引领而继续往前。

05、细读雪山偈

感受到世尊那颗求法之心,那份对法的恭敬和渴求,那份超越标签化的、好感化的求法之智慧(依法不依人)、世尊对法的渴求决定了求法态度和恒心(低位、谦卑、恭敬和坚持),而反观,扪心自问,那份对法的认知是否真的是我生命的刚需决定了我内心对法的渴求程度,是需要我不断梳理和检视自己内心的……

*对四不坏净的正信:

      对“佛法僧戒”的正信正解,目前的阶段重点是对“法”的多闻熏习及在工作、生活、烦恼对境中,对“法”的契入,在身心当下用“法”去看清,深入: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八正道、四圣谛、五蕴的无常、六入处的无我、缘起性空。不断对正见的多闻熏习与巩固。在日常生活中,每日抽出更多的时间,独一静处而正思维,如法而修,如法而行。

          五戒十善的落实,培福德资粮,行善积德,是修行的基础。反观自己,因累生累世的习性,想做到一个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都是很难的,尤其看了《愈净意公遇灶神记》,感受到师父所说“自净其意”的深意,身口意的造作都难做到自“觉”,所以,对修行之路变得不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的把人做好,修好人天善法,自净其身、自净其心、自净其意,从点滴的觉照、从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开始。

        “生命来到世间,并不全是为了体验执着带来的苦难,更是为了见法修行带来的欢乐祥和”,怀着那一份期待,十月见。

      感恩菩萨的慈悲,感恩师父的慈悲,感恩一切的缘起。

相关文章

  • 写在上山前 - 草稿 - 草稿

    要去见师父了,心中难免过于遐想和期待,自己曾跪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祈求菩萨慈悲,能让自己找寻一条真正的离...

  • 草稿

    草稿不是草稿

  • 今日画打卡~__灿烂人生_愚人节简笔画草稿

    灿烂人生 草稿图 有很多草稿图在桌子上堆着。看来有时间得多完善完善。

  • 自己设计的草稿图

    自己设计的草稿,不知道刻在笔筒上效果怎么样。 把草稿画好以后,还得在笔筒上画。上面的草稿还没有完成哦。 期待成品。...

  • 有怪兽

    Who is the wise man? Who is the fool? 草稿 大概写在2017年4月18号 附...

  • 草稿

    做每一件事都要有草稿 写作文 做数学 不单单是你 老师在教案中打草稿 总统在演讲稿上打草稿 生活也要打草稿 如果没...

  • 流程:述简单的后台编辑发布流程

    步骤 动作 (状态) 1 新建(草稿) 2 编辑-保存(草稿) 3 (草稿)发布-(已发布) 4 (已发布)编辑-...

  • 周末复盘

    文章下笔前,都要打个草稿, 腹稿也是草稿。

  • "过早":记武汉那些“地摊”小吃

    网易博客关闭,故搬文章过来。这篇日记放在草稿箱里有四五年了 写在之前:这篇日记放在草稿箱都快半年了(准确算来应是五...

  • 简笔画第二章分享教程

    草稿呈现,上完颜色会上传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上山前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pk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