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文章是这样的编辑格式,因为我还不会用markdown!
或许,明天就会了,或许今天下午就会了,O(∩_∩)O哈哈~
---
title: "Linux下安装Hisat"
author: "赵霞"
date: "2018年5月11日"
output: html_document
---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因为在这个岗位,所以别人想当然认为,你一定会这个。
所以,我一定就要会这个!不会就是失职!这样的心态下,近乎抓狂地突击各项技能,从爬虫到遗传分析,从病毒到肿瘤分析, 从办公窍门到科研技能~,每天杂事多,时间碎片化严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但学思并重还是有的~
以目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境况推测,碎片时间的学习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导学时方式。
#现在不会,不等于永远不会
之前有学生让比对一个细菌的基因,我就想安装一个本地blast,但是卡在环境变量设置上,至今没有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但是今天过后,就很快能解决了。
##当你不断犯错,重复犯错到闭着眼睛都能熟练输出代码,就离会不远啦!
#一则快讯(2015年3月17日)
新年伊始,RNA-Seq的数据分析方法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最近的一个月内,三篇介绍RNA-Seq数据分析新方法的文章发表在Nature集团旗下的刊物上,其中一篇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另外两篇都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
有趣的是,这三篇文章都有一位共同的作者,那就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Steven Salzberg。Salzberg是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在基因组组装上经验丰富,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自新一代测序出现以来,他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程序,其中Bowtie和TopHat程序被广泛下载和引用。
这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三种新工具:HISAT、StringTie和Ballgown。它们分别取代了Salzberg之前开发的早期工具,为RNA-Seq的原始读取到差异表达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HISAT全称为Hierarchical Indexing for Spliced Alignment of Transcripts,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它取代Bowtie/TopHat程序,能够将RNA-Seq的读取与基因组进行快速比对。这项成果发表在3月9日的《Nature Methods》上。
##hisat下载
```{r}
wget http://ccb.jhu.edu/software/hisat/downloads/hisat-0.1.5-beta-source.zip
```
##解压缩
```{r}
unzip hisat-0.1.5-beta
```
##安装1 make一下
```{r}
make
```
###改个名字
```{r}
mv hisat-0.1.5-beta hisat
pwd
```
/home/zhaoxia/app/hisat
##安装2 添加环境变量
```{r}
vi ~/.bashrc
```
###在文件末位添加:
```{r}
export PATH=/home/zhaoxia/app/hisat:$PATH
```
注意“=”前后不要有空格
保存,退出vi
###让配置生效
```{r}
source ~/.bashrc
```
###然后就能直接用了
##建立基因组索引
```{r}
hisat2-build –p 4 NC_002516.fa PAO_hisat_index
```
##开始比对!
```{r}
hisat -x PAO_index -U ../phiyy-12/PAO1r3_1.fq.gz -1 PAO1r3_2.fq.gz -S PAO1_12_3.sam
```
头发长,见识少,感觉神速,一两分钟完成,
以前用的现成的软件比如斯巴达之类,慢得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