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的行为,人的言行都是有目的的,这里的目的也可以说成是需求也可以说成是欲望。
这里需求和欲望是视角的不同所产生的。需求更多的是从个人出发,带有可以控制,带有理性,可以控制的感觉。欲望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出发,像是藏在人心中所必须的,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
欲望是指人的缺失,人吃饭和呼吸就是一种欲望,这是一种缺失,人必须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能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这缺失感,胁迫人去满足。欲望是一种紧张状态,只有满足了才能得到愉快。但也是无法满足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人一直都是在不满足的状态中,这是常态。(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新欲望,这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
站在人以外来观察人,会发现人的行为都是满足了本身的欲望,满足了社会的发展。生子是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转,但你和他谈,这是欲望,他会笑你迂阔,这是爱情。但他才不会有维护人类社会这样的欲望,设在找女朋友的时候会想这样书本上的大问题?
从营养上看,人要满足自己的健康,要吃淀粉,要吃维生素,这样才能满足人的正常,但日常谁会想这些,好吃就完事了。
爱情,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但这样的欲望,却总是和人类生存相结合在一起的,那这些欲望总是和人类生存相结合在一起的,那文化,是否就是一种为了人类生存而服务的?欲望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人的生物基础。
从个人的主观出发,人去做这些的时候,根本就没想那么多,那这里人为何会用这样的行为呢?从大的角度思考,人的这些行为是应该有这样的目的的,或者说是造成的这样的结果,但结果和个人的主观想法,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这里又要思考到人的态度,人的态度从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的,1.行为意向(我想做什么)2.行为(我做过什么)。3.认知(我觉得做这件事是怎么样的)。4.情绪反应(我做这件事是否愉快)。
从外部来思考,人的吃和爱情是满足了上面,会让人觉得这是好的,愉快的。
这里如何将这些结合到一起,形成个人的态度,我想摸清楚了这个,能运用的方面大概就是对人影响(洗脑)了吧。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 Zimbardo) / 迈克尔·利佩 (Michael R. Leippe)
---------《乡土中国》费孝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