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思修课陈果老师站在讲台上,优雅地说,有一句话,她一定要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大家: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更要学一些无用的东西。
有用的东西能帮助我们谋生,而无用的东西,才使我们终身快乐。”
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灌输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围绕着“有用”而展开。
没有用的书,对考试没有帮助的书不能看。
对学习没有用的活动不能参加。
没有用的技能,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学。
步入社会以后,对自己没有用的人无需过度交往,对自己工作没有用的社交和爱好尽量不用参加。
生活一切都围绕着“有用”在转。
于是就有了,读书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工作之后,一切的交往都是带有功利性的。渐渐地,人与人学会了利益性交往。
不再谈理想、不谈爱好、不谈音乐,除了会读书、会工作什么都不会,生活枯燥乏味,平淡无奇。
读书、写字、画画、听音乐,有些东西看起来毫无用处,但他们却让人生过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人生无需太功利,有时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无用的事情,往往会让人有别样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