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价值观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圣的概念,是跟“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觉得一个人的价值观是相对固定、很难改变的,犹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本性”。
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带着一种偏见,把它作为尺子去度量自己和别人。这个人的价值观如何?跟我合拍不?从而会在内心中设限,确定跟对方交往的尺度。古人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最近接触的概念,让我对价值观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价值观是帮助我们作选择的。
直观地理解价值观,它就是你设定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这个解释浅显直白,不仅好理解,也不再那么高、大、上,更接地气了。
我们日常的行为是这样,你会给自己选择一个道德定位。你想当一个目无法纪的英雄,还是想当一个遵纪守法的自私自利者,都可以。这就是一种价值观。有了定位,再做事就容易选择了。
所以,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如何作选择。
(二)价值观不是恒定不变的。
价值观是个人选择的,没有人强迫你接受,你也不一定一旦选了就必须坚持。价值观只是一个指引。
举个例子,如果不能两全,你认为事业的成功对你最重要,还是家庭幸福对你最重要?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而且,每个人生阶段的选择可能都不一样。年轻的时候,你可能认为前者重要,而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你的选择可能就是后者。
所以,价值观不是恒定不变的。
这个观点有些解放思想的功效,能让自己用更开放的思维来对待价值观,而不是保守、紧张的姿态。
(三)价值观与利益的冲突
当前社会的逐利思维很流行,而且追逐的是短期实现的利益。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实现速成必然需要突破,不管是规则、道德或是人的普遍认知。
我们大多数人初期接受的是正向的价值观,内心里有很多诸如公平、正义、规则等东西。
遵从内心价值观做事,达不到短期获利;而要短期获取足够大的利益,一些行为势必与我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这时,你如何抉择?任何选择都会重塑你的价值观。
1、选择利益。你认为利益更重要,做出一些原非本意的行为,进入了此种模式后很难刹车。这个时候,你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你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因人而异。
2、选择维护初始的价值观。一些逐利的圈子你就永远进不去,被边缘化。大体上你是清贫的,得长期抵抗物质的诱惑,接受周围人对你的外在评判,丧失不少机会,甚至对后代造成影响。代价也是巨大的。
纵然价值观不是恒定不变的,底线也必须守住,抵住诱惑,不合法的不做。非底线非原则的部分,不妨灵活一些。比如合法地投资赚钱,获取工资之外的收入,提升人个能力素质争取更大的市场估值,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
(四)如何与价值观相异的人合作
虽说价值观相近的人更愿意聚在一起,更容易相互认可。但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是发展共识,同时环境也不尽由我们选择,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与价值观相异者的共事能力。
1、找共识点。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
2、按常识办。公认的价值和道理(普世价值)是有它的生命力的,要借助它的力量,尽量取得共识。
3、不要太自我。大变革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更新观念,不要固执己见。提倡看问题要多维度,把时间、空间拉长了看,放大了看,而不是单维度、单角度思维。不要动不动就说“毁三观”,个人的价值观也需要跟随时代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