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倾尽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自私的、自我的,甚至是残暴的。
随着近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的火爆,我们看到,有“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早孕少女、校园霸凌等案件层出不穷,追溯其根源,跟家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武志红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谎言中的No.1: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一经发表就有很多人留言,控诉父母很多“不人道”的行为。
比如父母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把养了好几年的猫给抛弃、母亲时刻插手女儿的生活,和她保持变态的共生关系、父亲在家里极其专制,儿子不能有任何反抗进言的权利等等。
父母以“爱的名义”来支配、控制甚至虐待孩子,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为什么被我们称为“爱的港湾”的家会伤人?为什么父母明明是在“伤害”孩子却还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的运行机制和情感模式,阐述了中国式家庭的特点,父母和孩子有怎样的共生关系,父母和孩子为何难以分离,如何营建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等话题。

武志红老师,是近几年最热门的心理咨询师之一,不仅出版了多本畅销书书籍,还在得到APP开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订阅专栏,并多次给湖畔大学的优秀企业家授课。
一、为什么家会伤人?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叫做“我们爱自己,都胜过爱爱情”。对于一些父母而言,他们爱“支配”甚过爱孩子本身。
这种“支配”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选择支配或者操纵的父母,背后有一种期待的“投射”,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理解和尊重。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所以对孩子要多加管教、约束,甚至惩罚,越是这样,孩子天生具有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索欲就会慢慢被打压,直到被彻底掩埋。
除了喜欢支配和操纵,还有一些家长,在亲子关系中,总是直接或间接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长期这样,孩子的存在感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与外界抗争的能力也会越来越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力感”。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被父亲忽视的孩子,因为一直在家庭里被当做隐形人,导致她自我评价极低,所以在后来的恋爱关系中,总是委曲求全,即使被家暴也不离不弃,对恋人有一种过度、甚至病态的共生关系。
她太渴望被别人看见了,因为只有当自己和别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能够被父母看见,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被孩子看做,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有价值的力量,而如果没有被看见,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自己是坏的,不值得被爱的,甚至是邪恶的。
二、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难以和父母分离?
在家庭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亲子关系远远大过于夫妻关系。尤其是对很多女人来说,她们认为孩子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夫妻关系。
但临床心理学发现,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牵连到了孩子身上。
父母一方和孩子关系过于亲密,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恋父恋母情节、妈宝男,以及难搞的婆媳关系,都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度出了问题。
按照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分离的欲望和意识,他们更想要和自己的同伴、同学发展更为亲密的关系,而不是继续像幼儿时期那样依赖父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比如离婚的父母一方想要再婚,子女不同意,那子女就是在妄加干涉父母的生活,而父母反对孩子的择偶选择,也是在“越界”干预孩子的生活。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界限不够明朗、清晰,那在人生的很多重大问题上,就会有众多羁绊。
三、如何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这一概念。
所谓“足够好的妈妈”,简单来讲,就是在婴儿出生后的数周内,对婴儿全神贯注的投入,感受婴儿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足够好的妈妈”在初期,要给予婴儿尽可能多的爱与关注,让他感到,他是被无条件接纳的,他在妈妈的怀抱里是安全的;在后期,孩子渐渐长大,妈妈就要慢慢放手。
心理学家发现,婴儿生命期的最初几个月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弗洛伊德也认为,一个孩子在5岁前,人格就基本成型,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能够给予足够的陪伴、爱与关注非常重要。
武志红老师在奇葩大会演讲时说,“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爱,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那将会衍生出来恨、愤怒等负面情绪。”
每一个人体内都会有能量的流动,如果孩子的生命之水可以自然流淌,那他体内积累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孩子的生命之水被阻隔,那死能量就会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以“邪恶”的方式喷发出来。
武志红老师认为:“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
这就意味着,无论父母和孩子现在经营着怎样的关系,只要彼此愿意放下偏见、制约和侵犯,以及对彼此的期待,能够具备同理心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想法,给予对方自由和宽容,生命之水就可以重新流动起来。
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一边保持着亲密的爱的联结,一边又能保持独立,拥有私人的自由和空间。
对于孩子,父母最大的责任是陪伴与守护,在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限制或剥夺孩子自己去感受、去经历、去探索、去成为自己的权利。
身处家庭中的父母,其实就像坐在龙位上的“皇帝”,他们手里握有对孩子的“生杀大权”,关键在于他们要怎么使用这个权利。
父母,既可以给孩子无尽的爱与安全感,也可以给孩子无法磨灭的阴暗与孤独。能够出生在爱的家庭中的孩子是一种幸运,而出生在黑暗与毁灭的家庭中的孩子,在日后注定要走上艰难的“自我救赎”的道路。
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天生的好父母,都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每一个孩子,也不是天生的好孩子。
父母和孩子从来就不是“我尊你卑”的等级关系,而更应该像电影《奇迹男孩》里那样,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接纳,父母总能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并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充满勇气地做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