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以“尽已之性,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不徒“穷”也。
每个人,每件物品,甚至说是每个思虑想法都要全面,片面的管中窥豹可能会得出与真相截然相反的结论。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全面呢?人生来都是具有局限性的,永远存在着你目之不所及的地方。所以定期的重新检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当你经历过一轮新的打怪升级,站在更高的塔楼上时,你一定会拥有更加开阔或者是不一样的一个视角。也许你会改变你当初的很多想法,也许你会重新作出一个选择,而这个过程本身,其实不就恰恰是“格”的过程吗?在这一路“格”的过程中,才可能从“二”走向“一”,才可能发现自己的“曲”在何方。
善之止,求其真而复性,为止至善也。
返璞归真,回归自己的本心,结合自己的身份,给自己作出一个最恰当的定位。儒家非常强调的分寸感这个东西,是一种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之又玄的东西,在懂的人手里就可以收放自如,在不懂的人眼里就是门道都看不见。联系起我最近健身的一个极小的事例:教练跟我说你每天不要吃饱,吃个七八成饱就可以了,可是因为我一般吃饭速度都比较快,基本上等我感觉差不多了就是要吃撑了,所以我一直也没太定位好这种感觉。通常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西方的理念挺好,小番茄吃几个,鸡胸肉吃几克。。。大概对于我们这种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量化才是最好的计量单位,远比感觉要更好控制。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大概没办法掌握好七八分饱的火候,可是后来我发现我同事跟我一起吃饭的时候都吃的很慢,于是我也放慢自己原来的节奏,慢慢等饱腹的感觉一点点袭来,好像,忽然有一点可以体会教练所谓的七八分饱的感觉。所以,这大概也就是经历、尝试、反思不断循环,不断PDCA的过程,不断的微调和校正,才能更好的走在“诚”的康庄大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