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活着!

作者: 韩韩hahan | 来源:发表于2016-05-10 19:56 被阅读37次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几次试图去读这本书,总是看了不到一页就觉得“这类”书应该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去好好咀嚼,然后又放下,所以迟迟没有开始。终于,在我博推荐下开始把它装进书包。

不能说不沉重,但觉得薄薄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不像许多小说,极尽描写之能事,只是短短几句,用最精炼的语言叙述事情的发展。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面前,没有大段叙述主人公是如何悲痛,淡淡的一句朴实的描写依旧给读者心上一下钝击。

每次很快看完一本小说不是因为它的思想而是因为有特点的描述方式,这样一个黄土地上的故事可能就适合用这样皲裂沙哑的语调去讲述吧。

作者选择了福贵就意味着他苦难的开始,一生起伏,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地离去,谁让他要承载一个时代的悲剧。早年,福贵纵情享乐,败光家产,顽劣得让人想要别过头去,但家产散尽似乎把他一耳光打醒,开始担当,同时也开始“活着”,不断地希望和绝望。因为之前的福贵是不在乎的,而之后他有了越来越多的在乎,越在乎越怕失去,那失去便来得愈加猛烈。

虽然知道每个人物都注定要离场,但当那一刻真正出现在眼前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理由就带走了一条生命?可越是这样也越是让我感到沉重和真实。作者这把无情的刀才深深地刻进血肤。

书里面的一些片段,那种传承下来的品质有时很为触动。课上老师在讲到中古时期英国education的时候,我在心里嗤笑,那个时候哪有什么教育,大多数的人大字都不识几个,还谈教育?但当老师讲到教会如何引导民众向善向美时,我感到很愧疚,为自己的幼稚。教育在脑海里已经等同了知识与文化,但却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前确实是一抓一大把的白丁,他们没文化但不代表没受过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一辈子面朝土地背朝天农民的孩子,他们是充满敬畏的,无论是对自然还是人性,一些底线他们坚守得比现在人要紧。我总觉得如果以文化为横轴,坚守为纵轴,那会画出一条U型曲线。在最无知时最虔诚,因为对许多事物充满敬畏,随着知识的增加,自大就开始膨胀,于是肆无忌惮,直到过了某个临界,知道自己的渺小,才开始重拾敬畏,重新把心里倒下的神扶起来。

所以我固执的认为信教与信仰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外国人信仰着基督教而中国人信仰宗教的比例较少就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我不完全否认这个结果,却不赞同它的推理过程)信教是信上帝,因为害怕神的惩罚而扬善避恶;而信仰是信自己,是自己心中的力量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觉得这好过信上帝。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活着活着活着

    人一出生起往下走,走啊走啊尽头都是坟墓,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太多无常,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年纪不大就没了的还是叫人...

  • 为了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名为活着,内容则为死亡。 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活着...

  • 活着?活着!

    昨天被微博管理新则冲击的失望。同性恋不是病,不是色情,不是违法,不是变态,不是非正常。这些简单基础的理念到底在这里...

  • 活着?活着!

    刚刚刷知乎,看到有个问题。 问的是你看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 一路浏览下来,有搞笑的,有睿智的,有超正三观企业...

  • 活着!活着?

    经过上一次的自杀未遂,我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努力的撑着,努力的活着。 我妈她是经历...

  • 活着!活着?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的,而我,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生活活在得与失,我们都是在得到中获得满足,在失去中获得成长。...

  • 活着!活着?

    拖着汗水走过了不该属于哪个年龄的日子,心中不免感伤那时心灵的强大。智者总是会吧儿时的记忆描写的悲欢交错,使那段...

  • 活着,活着

    最近读了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才明白,他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活着?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py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