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 - 林驹老师画展
捕景逐针画素情,
心无冗杂意空灵。
纤毫细织遂成色,
缜笔精思频见形。
美在传神工潜畅,
臻于化境气充盈。
出凡入胜叹观止,
炉火纯青德艺馨。

19年前,林驹老师从广美退休,后客居英国,开始创作针笔画,多次回国办画展,引起轰动。近应岭南师范学院邀请回湛江讲学并在明德艺术馆举行画展,精彩纷呈。

林驹老师的针笔黑白画,神乎奇技,一砖一石,生气充盈,一枝一叶,似有生命的精灵,臻于化境,令人叹为观止。作品实处见层次分明,虚处空灵而不空洞。八十岁的长者,其画境,自有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林驹老师的针笔黑白画受到铜版画的影响,而铜版画这个传统画种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都有一点衰落了,而这样的一个传统对于当下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而针笔画实际上比铜版画要更加精密,其趣味与英国铜版画所传达出来的趣味十分相似。


林驹老师说:"我1956年考入广州中南美专附中,在美院系统浸泡了9年,而在版画系,我徜徉在美术专业知识的海洋,英国的弗兰克·勃朗群、德国的珂勒惠支、瑞典的佐恩、比利时的麦绥莱勒等的作品对我后来的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民国时期留学英国的陈晓楠教授教我铜版画,他曾到英国学习 铜版画,他同时也是徐悲鸿的学生。后来我在英国,经常去看展览,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欧洲版画的魅力和精髓。应该说,美院九年专业系统的训练,培养了我良好 的美学审美和扎实的基本功”。


走进展厅,人们会被画作精细的线条感所震撼。针笔黑白画最大的特点是线条美,不存在大片的死黑,用线讲究井然有序。“但用线是不能以‘描’的方式,不然描出来的线条会显得很技艺而失去绘画的味道。同时,我会一丝不苟地检查细部,把形体塑造得更完整。一张画我大概会画四五遍,反复推敲,有规律地按照结构需要地越画越深入,越画越细,画面的层次也会随之慢慢变化”,林驹老师说道。


另外,针笔黑白画需要扎实的素描基础,林驹老师也希望以此告诫当下的年轻艺术家,不管以什么形式、用什么材质进行绘画,绘画有其特定的语言,特定的基本功,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真正的艺术家是以认真细心的态度看待每个局部的。如今他翻出自己以往六七十年代的画作,凡是历久不衰的都是当年有下过苦工的。

林老师的针笔画创作表现,完全就是教科书。展览期间很多专业院校学生前来观摩学习,向老师请教,老师每天都在展厅接待观摩的群众,有问必答,还和求教者一一加微信。老师平易近人,艺高而不傲,体现出一位老艺术家的高贵品质。

林老师在湛江工作20年,曾任湛江市美协主席、群众艺术馆馆长、新地版画会创会会长,在湛江带动和培养了大批人才。

我早年收藏下来的林老师上世纪70年代版画精品《满载而归》。

38年前,有幸得到林老师的启蒙,经过绘画专业学习,老师还帮我报考美院,虽没考上,但有绘画基础,对我后来搞摄影、搞设计及艺术品收藏都起到很大的帮助。感恩老师!

我收藏林老师创作的连环画《峨眉情》,请老师补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