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波普尔曾说:“任何时候,我们都是禁锢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的囚徒。”“任何时候”这个词语用得特别的绝对,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感。无助感随着时间延展散去后,留下入心的东西就是一股源源不断促进自己不停前行的动力。
今天离自己第三个143天结束的时间只有十多天了,依然拼命的在往前跑,也正因为这样,从上周唱歌结束后,身体开始报警,这一周直接来了个急刹车,迫使自己暂停片刻,静下心来,想一想,写一点文字,记录当前的一些事情和感受。
“不要让自己未来的样子,成为当初自己最讨厌人的样子”,这句话,每次自己在踩生活节奏加速油门的时候,会时不时从脑海中闪现出来。虽然自己特别坚定了未来自己努力的大方向,也有一些小目标,但的的确确害怕自己变得傲慢、自大、冰冷,油腻。
也许,时不时的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将视角进行抽离,观察一下自己的样子,工作和生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自己身上的毒素。即使这样,依然活在自己的认知遮蔽之中,怎么逃也逃不掉。但这么做了,总比不做要好得多,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够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将逻辑奇点下移,更深刻能见到自己。
此刻,特别想感谢得到和混沌,让我重新一次爱上了,原本博士毕业就有点讨厌的学习。
让我重新树立了多元思维、终身学习、长期主义的人生信仰。
让我对于各个学科变得越来越喜欢,对于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奇。
让我喜欢上了生物学、基因科学、物理学、重新审视了自己长期沉浸的计算机学。
此刻,在我脑海中闪现出了吴军老师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再加上一本还没来得及看的书《格局》,开始慢慢构建自己的生活哲学。
今天,在自己的课堂上说了一段自己以前从来都不敢想的一段话:
什么是世界观?从宏观世界的宇宙边界,到微观世界的夸克边界,不同尺度下的世界,分层结构构建形成了的世界观。
什么是人生观?就是到死的那一刻,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别人在你的墓碑下,写上一段什么样评价的话。
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什么对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对自己是很重要的,什么对自己是不重要的。
要想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确实不容易,但仔细想想,难道不该这样去生活吗?
最近,一段时间还算可以,至少自己的SB速率没有下降。
一次又一次的在修正自己试图,扭曲和变形的方向。
今天,算最近应该最深刻的一次。
因为,身体报警,身体告诉自己,需要停止片刻。
而这停止片刻,一定是需要让自己的认知再次往下迁移一点点。
以前,会觉得有些东西是束缚,是绑架。
现在,变了。觉得那是责任。
但手里这把奥卡姆剃刀得用好,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除了知道什么是舍断离,更需要知道哪些东西要舍弃、哪些东西要断掉、哪些东西要离开。
有舍才有得,有得才有舍。
现在,多元思维的意识是有了,但缺体系,缺工具,缺刻意练习。
能不能将自己的多元思维之树核心树干建立起各自的第一性原理?
能不能基于核心树干的第一性原理建立思维模型工具库?
能不能让它们穿透自己的灵魂?
这是,未来,也许是终身自己要做的事情。
也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指数级的提升自己内在的心力和外在的能量。
而现在,能够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夯实、拓展甚至下移“爱”这一第一性原理。
怎么做?只能求助哲学。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除了英语、管理学、人工智能、教学、科研等事情之外。
一定去找这个世界上关于“爱”这一主题的哲学书,读读,看看。
另外,请自己记住一些话:
平等对待和尊重他人,无论是你喜欢的人,还是陌生的人,甚至是你厌恶的人。
谦虚而心怀仁慈的生活着,无需卑微,但也切勿妄自菲薄。
让自己变成这个宇宙中那一粒自带光芒,有点意思,有点趣味,有点温度的尘埃。
但也请自己让这一粒尘埃在宇宙之中,停留的时间稍微的长那么一点。
即使这一点相比宇宙的137亿年,直接等于0。
但毕竟其实实在在存在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