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改变》▪开智读书会第二季 打卡专区
#新年觉醒Day9#《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实例

#新年觉醒Day9#《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实例

作者: _晴小九 | 来源:发表于2016-02-01 04:11 被阅读5次

【多做无益】

反其道而行,允许父母继续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化暗为明】

找某人故意吵一架。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明显揭露在过去是被掩盖住的信息,而且是通过一个明确的行动而非传统式获得顿悟的方法。

[有点像激怒对方,然后撒手不管。婆婆的唠叨、老公嫌弃我理财太小气]

【宣而不隐】

需要控制和隐瞒,却不但不隐瞒,反而要广为宣传。

【小题大做】

害怕犯错及一些不可控制的条件所引发的问题行为。只有刻意去犯错时,才能学到如何全然地控制“错误”。

【贝拉克的技巧】

事物看来一成不变,但事实上它们却变了。

“如果你告诉某人他是英俊的,会让他看起来就真的好看一些,所以这不是诚实不诚实的问题。”

“那些懂得称赞男人的女人是最美的女人。”

【利用抗拒】

人们对改变的“抗拒”可以转变为改变的重要工具。将“抗拒”重新理解为当事人对改变的一种预测或改变的另一种方面。

“你为什么应该改变?”

“你怎么可能改变呢?”

“故意使自己再发一次病”

“悖论”的介入方法。

“你最好不要把书读得太好,不然太不给校长面子了。”

告诉他处境已经濒临绝望会更有反治疗的效果。乐观与支持的态度只发挥巩固与维持既存问题的作用。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及做什么来改变它。

两条出路:放弃或者继续他的游戏——继续则证明“改变”是可能的,放弃则说明治疗者是正确的。

适用于别扭双判逆的青少年犯罪者。

[冒犯他]

不管被控者涉入不被接受行为的程度为何,指控者处理的方法只会更加延续与扩大问题行为。指控者的任务是去发现被指控者在何时何地表现出好的行为。

【仁慈的破坏】

青少年推理的前提是不同的。

父母解决问题的做法“创造”并“维持”了问题,可是这一人类冲突中典型的事实却常是人际互动盲点。

只要任何一方退一步,另一方也就会退一步。

【忽视的好处】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付出注意力的程度是影响彼此关系性质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也容易成为问题的来源。“注意”与“忽视”是一组对立面,当二者抗衡对立时,无可避免地产生了“认同成员”,也就使得第二序改变不可能发生。

[爱情天平、冷战]

自问此时此地什么在发生,而不是为什么。

【学习问题】

习惯性的拖延到期限的最后。

“怀抱希望的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滋味更好。”

[老公对自己写作的要求是要写出经典,故而工作以后从来没有开始写作过。虽然小时候阅读与写作是他的爱好。]

“再框定”是被情境条件本身所形成的;“时间不会停”这一无情的事实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前提。

只处理冰山一角,再不选择去期求顿悟和追寻他的完美主义的起源及原因。

如果9点以前他没做完功课的话,除了不能继续做功课之外,他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想做的事。使休闲时间被再框定成“处罚”。

[刘总的小孩子学钢琴,如果有一天他有不想练琴的举动,刘总就会说:“不练可以,以后也不用学了,是你自己选择不练习的。”孩子就会继续练习,学钢琴这件事是孩子自己驱动与爱好的。]

在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对另一个问题来说是一个“惩罚”的时候,我们将它们关联在一起。

【对付乌托邦】

对付悲观主义者的方法是胜过他的悲观。理想主义者只有在被要求超越自己的极限时才会迅速地放弃自己的理想。

【“魔鬼的约定”】

故意拖延不去做某一些必要的行动,因为这一行动涉及某些冒险和不方便。

尝试以一种没有危险的方式来达成目标时,问题反而更严重了。

他只能反应“要”或“不要”。如果表示不要,便无法知道这个方法会发生什么;如果接受还有可能解决他的问题,他被迫做出一个决定。

[命令式的建议]

“盲目地”将自己的命运托在另一个人的手上。

“魔鬼的约定”所处理的框架,亦即“种类”而不是“成员”。它在运用一个新的游戏替换旧的游戏之中,引导当事人冒险——即便只是冒了“拒绝约定”的危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觉醒Day9#《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实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j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