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巨大的荣耀进入县一中读高中的,但未曾想高中的生活很快又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失落。
我所在的那个初中,很多年以来都没有人考得上县一中读高中--这所省重点中学1923年建校,有着光荣的历史--据说只要考上了这个高中,考大学几乎就是十拿九稳了。尽管初中我似乎并没有特别努力的学习,只是靠着天资还不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那一年,这所破落的初中包括我,只有四个人考入县一中,此外还有两个“高价生”,也就是分数差一两分,还需多交1500元才能上的学生。消息传来时,我记得父母正在地里种棉花,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大老远的朝他们大喊:“爸爸妈妈我考上啦!”,傍晚的阳光并不刺眼,父母直起腰,脸上满是笑容,他们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已经记不得那时他们怎么表扬我,只是记得他们认为自此我的前途一片光明,他们的辛苦得到了一些回报。
那年是1994年。
但母亲不会想到,20年之后她随我和弟弟到北京生活,帮弟弟带孩子,感觉城市生活非常无聊、压抑,曾多次提起后悔让我和弟弟都考大学,她认为农村天地广阔、空气清新、生活简单而淳朴,她认为即使从事农业劳动会让体力上劳累,也比在城市钢筋水泥铸就的大楼里失去自由的生活要强。面对母亲的牢骚,我常常无言以对,北京雾霾严重,工作压力大,尽管物质生活会好一点,但我真的无法判定在这里生活是否真的比在农村老家生活幸福。
然而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无法预料今天的状况,即使能够预料,出于对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那时候无知又浅薄的我又岂能放弃这样的选择?
记得那个暑假无比的漫长,我根本无心听取那么多人的夸赞,只想着早点去县城,就感受新的学习生活。
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开学的日子。
开学那天,父亲把我送到县城。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城市的样子,感觉很多人,还有很多楼房。学校也很大,高一、高二是在三层的教学楼里,高三年级在两排红色的平房里。正对着学校大门是一个奇怪的钢提雕塑,似乎是一只大鸟展翅欲飞的样子,背后的漂亮的瓷砖墙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几个鎏金大字非常的显眼。
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太多当时的情景了。总之,高中学习生活就那样开始了。
不能不说,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个60多人的大班级里,我就想一滴水掉进了大海里,一下子变得普通无比,没有了小学初中时期因为成绩好而广受老师们的特别关爱,同学仰慕羡慕。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排名全班25名,这是从上学开始从来没有的事情--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我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听到班主任刘长海老师念到自己排名的时候,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我内心羞愧无比,满脸发烫,完全不知所措。那种感受,即使现在时隔二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
这次考试对我影响巨大,我倔强又好强,从不甘人后。从那时开始,我完全抛弃了小学和初中时候自然而然的学习状态,开始了拼命的努力。高中上晚自习到21:50,我和同学们回到宿舍差不多要22:20,洗漱完之后,宿舍里23:00熄灯,我就在楼道里看书到24:00,凌晨5:00就起床再看一个小时的书,6:00出早操,然后晨读。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三节课,中午可以趴桌子上睡一会,这样的学习节奏,一直到高考结束才告一段落。
努力总会带来进步,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排名已经进入班级前五,这是让人欣喜的事情,然而现在想起来,似乎那样一种近乎变态的努力,完全改变了我之前乐观活泼的性格。学习常常让我压力巨大,尽管那个时候对考大学并无多少清晰的认识,但对每一次考试排名我都在乎无比,整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枯燥而乏味的生活中,只有每一次的成绩提升才能带来短暂的开心和满足。
从高一到高三,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高考前的几次摸底考试中,我印象中至少得过一次文科班中的全年级第一。作为全县最好的高中,这个排名也就意味着我是全县高中文科生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了。
似乎,我考上大学已经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