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围城》读书笔记(上)

怎样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围城》读书笔记(上)

作者: 成长成长终长成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9:46 被阅读136次
怎样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围城》读书笔记(上)

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前两天刚刚看完《围城》,感觉意犹未尽,让人有种未完待续的感觉。

这是一本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主要讲男主人公甲留学归国到国内生活和A.B.C.D 四个女人之间的故事,甲虽是表面上留学归国的博士,但其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整日游手好闲,生活作风懒散,连其博士学位也是回国之前花钱伪造的,从最初在留学归国船上邂逅A ,到回国之后到上海拜访同船归国的B,而B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归学者,有文化,有气质,还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在此期间,甲遇见B的表妹C ,而C长相很妩媚端庄,身材窈窕适中。甲对C可谓是一见钟情, 但B是喜欢甲的,甲拒绝了B 的表白,B 为了报复甲,把甲之前所做的丑事全部告知与C ,于是C对甲大失所望,于是这段感情便止步于此。

此后甲到内地生活途中遇见了D ,D是一位独立,温柔,坚强的女人,在朋友乙的帮助下,他俩很快进入婚姻的殿堂。但结婚之后,甲发现D爱争风吃醋,心眼太小,小肚鸡肠,动不动就爱发火,是一个爱使小性子的人。

最终甲和D由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的堆积,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此时的甲已经麻木。他的情思弥漫乱飞,他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从毕业到现在,他到处颠沛流离,一事无成,而现在,爱情也正在他的内心里死去。他感到周身毫无力气,浑身疲惫不堪。他的心中一片空白。

这便是这篇小说的结局。读来让人瑟瑟发抖,唏嘘不已。

现在回过头来,翻看读书笔记,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3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

这让我想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这是一个公式、定律。

不仅恋爱,婚姻如此,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安逸,暂时的享乐,这样会带来很大满足感,后面的日子可能就会变得艰难,相反,另外一群人在年轻的时候选择拼搏,吃尽苦头,后面的日子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赞成后者吧。

但实际上呢?很多人都过着前一种生活,毕竟好逸恶劳让人觉得得舒服,为什么呢?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符合自然规律,懒惰是人生来所便具有的,它已融入我们的基因,融入我们的血液,千万年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曾改变。

生活中,我们何又不是时时刻刻面临着一座座城池,我们又该做何选择?选择其中任何一种,多种,又或者不选择,我们都必须承担相应选择之后的烦恼,痛苦。

生活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其具有不确定性,能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带来希望。若是确定的,那就直接照着剧本去呈现罢了,显然,生活并不是这样被安排的。

我们不知道那颗最好的“葡萄”在哪里?也不知道它会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出现,我们只能把握大致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一边走,一边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便能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即使不是最好的那颗,那也会不至于太差,对吧?


                                End

相关文章

  • 怎样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围城》读书笔记(上)

    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前两天刚刚看完《围城》,感觉意犹未尽,让人有...

  • 那颗葡萄

    那挂酸葡萄 路过的人都发现了 可它青的就好像能酸掉了牙 路过的人都盼着它赶紧成熟 在藤蔓上挂了好几星期 但却依然没...

  • 吃葡萄的选择

    假设有一串葡萄,你是先吃最大最好的葡萄,还是先吃较小的葡萄呢?!这个经典的选择题,来自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说的一...

  • 两岁的孩子如何做到的“孔融让梨”?

    前些天,和花花一起吃葡萄,花花突然挑出一颗较大的葡萄,拿给我说: 妈妈吃大的。 随后又挑出一颗小的葡萄,自言自语道...

  • 你的满足感需要迟到一会儿

    《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

  • 我的葡萄树

    家里有一棵葡萄树,那树比我的年龄小不了多少。 在我小的时候,我视那颗葡萄树,是我的葡萄树。事实上,也是我的葡萄树。...

  • 围城论葡萄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

  • 钱钟书《围城》

    1、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2、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

  • 今日优加               2018.12.26

    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自己,我努力探索生活的围城,期待有一天突围破茧重生。 学习上 1 论文要有漂亮的数据,显得很宏...

  • 《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的《围城》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挑出那颗“最好”的葡萄?——《围城》读书笔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am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