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写吧。不考虑发表,不考虑主题,不考虑结构,不考虑格式,甚至不考虑错别字。先写下来再说。一件事情,只要触发你的内心,那就肯定和你有些机缘,先记录下来,即便不知道这段文字会用在什么地方。
给学生选编关于动物的作品,童年时观看的动物小说,瞬间冲破记忆的闸门,奔涌而出。《白鲸》《狼图腾》《黑骏马》《野性的呼唤》《第七条猎犬》……看书的时候,不曾写过笔记,未曾整理过结构,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的深度学习,但是内容却深深的藏在了脑海中某个偏僻的角落。享受打开书时的清香,也享受合上书后的安静。不讨论,不整理,让内容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呆着就好。
梳理教学的过程,这十多年的写过的文字碎片,竟然拼出了一张成长地图。“黄昏时,天空下起来了雨。”请问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是“环境描写,表明我心情沮丧,为下午我摔倒,做了铺垫。”扣分的学生看到答案,一片哀嚎:“车技不行,怨啥天气啊?”化学考试前,一男生给孔子像鞠躬,旁边的女生说:“居里夫人在南边呢。”男生一边跑一边嘟囔:“那大姐原来是教化学的啊?”寒假开学,问学生“作业都写完了吗?”学生一脸得意:“老师,我十多天就写完了。”然后一脸惆怅:“我们家的狗,把我的作业本咬得面目全非,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哈。”咬作业的狗我没见过,不写作业找理由的学生,我见得多了。就这样慢慢地陪伴,学生端正了态度,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也学会了坚持。
回忆班级管理,无数个家校共育的难题,如同箭矢在心头绘成了几个字“健康成长”。“老师,我想把咱卫生区的花给挖了。”“为什么这样说?怎么你了?”“落红本是无情物,扣了一分又一分。检查的看见落叶就扣分。”陪学生熟悉了卫生检查规则,先进行班级检查,然后等待学校检查,不再扣分。然后引导学生用树叶和花瓣制作标本,学生终于打消了辣手摧花的想法。“老师,咱们班有两个同学早恋。”“让他们做同桌。”“老师,那两个同学好像分手了。还是,距离能够产生美。“老师,咱们班的小李上课总是睡觉。”“正好,让他过来帮我看作业。”“老师,作业的标准是什么?”“和你一样的都是C。”“以后,和你一样的都是B。”“以后和你一样的都是A。”“老师,数学老师也想让我看作业,我给你看完了再去给他看行吗?”
“老师,我考上高中了。”
“老师,我考上大学了。”
“老师,你还认识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