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AY1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AY1

作者: 大禹_QJ | 来源:发表于2017-03-13 23:23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AY1-20170313

№.1 本书导语

拖延不是小毛病,他只是你问题里的冰山一角,深层的原因比如心理障碍、生理缺陷、价值观冲击等,值得每人重视。拖延问题几乎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即使你不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你也可能会遇到一个拖延的人。

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此外它还受到一些生理因素(如注意力缺陷紊乱,执行功能障碍等)的影响。

本书从行为、心理以及生理层面解读了拖延问题。拖延是我们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是我们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策略。教我们学习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与拖延作战。对注意力缺陷和执行功能障碍的个体,以及无法适应新环境的移民人群的一些建议。

№.3 拖延是什么

拖延,拉丁语解释,就是“往后挪到明天”的意思。在埃及:拖延是在完成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中懒惰的表现。

智力和拖延无关

70%的大学生报告他们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并认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推迟一些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的经历,它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

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拖延呢?

看它是否让你烦恼、不安。拖延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

№.4 拖延怪圈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接到一项任务,一开始信心满满,总觉得这次一定可以有条不紊地将它完成,然而事情却不如所愿。

2.“我得马上开始。”

错失早点开始的时机,开始有点焦虑和压力,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却又认为期限还远着呢,于是搁置任务。

3.“我不开始又怎样呢?”

脑海中又出现了一个循环:a. “我不开始又怎样呢?”b.“我可以做任何事情,除了这件……”c.“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d.“我希望没人发现。”

负疚和担忧逐渐加深,甚至学会了说谎。

4.“还有时间。”

继续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

5.“我这个人有毛病。”

绝望。“担忧”变成了一种“恐惧”:“我这个人有毛病。”然后他们开始觉得自己缺少自控力、缺少头脑甚至缺少运气。

6.最后的抉择

最终开始任务时,才发现这事情并没有那么难,一边懊悔,一边又担忧着能否按时完成任务。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下定决心不再踏入拖延的怪圈,发誓早点开始,并控制情绪,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但是下一次任务开始时,还是很可能会踏入这种怪圈循环。

拖延的根源:

完美主义。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

不做要比冒失败风险更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5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很多拖延者是后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却不信任自己,当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与自己的表现产生矛盾时,他们更容易自责,更容易感到低落,因而常处于低自尊的状态。

恐惧失败的完美主义者,常常把自我价值感和能力与自己的表现等同起来,“我表现好,表示我有能力,所以我喜欢自己”,反之,如果自己没有做好一些任务,那么就表示一个人能力差。故事中的戴维可能会因为某次的工作小结没有受到重视而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挫败。所以他用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暂时逃避自身能力有限的现实。那些害怕自己被人看成无能或者没有价值的人通常有些自卑,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拖延缓和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

№.6 完美主义者的世界

有一部分拖延的人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那些做事情总是半吊子,总赶在截止日期前才匆匆忙忙做事的人怎么可能是完美主义者呢?其实,完美主义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很多拖延者是后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却不信任自己,当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与自己的表现产生矛盾时,他们更容易自责,更容易感到低落,因而常处于低自尊的状态。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往往对自己期待过高,不切实际,不愿面对自己的失败。

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心理:

平庸招致轻蔑。

优秀不用努力。

一切都自己来。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无法忍受失去。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旋涡时,不妨停下来,提醒下自己,转变观念和心态,然后再继续前行。

№.7 你恐惧成功吗?

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主要有三种:

1.成功需要太多付出:这令我望而却步

2.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会受到伤害

3.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对劲

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里面,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比如:“还有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还早呢。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刚开始动笔又停止了!最后一刻才完成。”等等,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拖延症其实就是一个心理问题,他就是我们给自己,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一个借口,就是我们自己在欺骗自己。它会造成自卑、懊悔、自责、不积极、任人安排等等悲观情绪和心理。当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越忙越乱。在当今的被碎片化了的时代,这样的情况越发的普遍和常见。

怎样改变呢?

一方面,我认为,要清晰地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原因!同时它还是一个大众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要对自己的拖延太自责,自卑和懊悔,负面的情绪想得太多没有意思,只会加重你的”病情”,应该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情绪:我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走在了前面,我在行动了,办法总比问题多等等。

另一方面,就是时间管理里面的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烂开始”。马云不是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吗?很多人,晚上想过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想得再多,不如简单地跨出第一步,先行动起来,做起来,不去考虑结果是不是完美?不要去考虑太多。考虑太多,只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反而成为我们完成任务的绊脚石。

最后,就是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成功也就不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AY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f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