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回过头去复盘的时候,果然发现这么条规律: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展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来看,他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大概都会在一个模子里,我看过人家用手工制作月饼,不过是将和好的面、馅装入模子里,然后使劲一压,月饼就成型了,模子什么样子,就出来什么样子的月饼。人的思维模式就跟那事先设定好的月饼模子,从它定型之后的那一天起,就基本上可以算定了一生的模样,那些行家一看,就大约可以评测出一个人的命运来,乍一看,似乎命是天定的。
其真如此么?
这个定型的模子从何而来?
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它不过是我们长时期来一点一滴打造而成的。
这里面固然有周边环境的影响,你的家庭,你受到的教育,你交往的人群,你读过的书,你经历的事,……
这里头种种,如果没有你的抉择,它们何以产生影响力呢?
我们非常有必要去探究自己的思维习惯。
思维模式的构建,其基石是你的思想,你秉持什么样的信念,这其中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就像命这玩意儿,你是相信它有呢?还是没有呢?你如果相信有命,你认为它是可以改呢?还是不可以变呢?
你持什么样的思想,就必然是站到了对应的立场。
这个根本,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
你倾向于积极乐观地看待人事物呢?还是倾向于消极悲观地看待人事物呢?
显然,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常常说,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如何精确切割出本质的存在呢?我们关注细节多一点呢?还是关注架构多一点呢?
就像今天,我们能否准确而清晰地诉说出自己内心所求呢?一幅宏大的图,原点在哪儿?
正因为我们缺乏与内心对话,更别提什么正常(常态化)的沟通,自然无从知晓本原的内心诉求,以己昏昏,何从示人昭昭呢?
自开始,到过程,直到终了,从来都是一笔糊涂账。
那只会是一种结果,你会依赖所谓的直觉,会跟着感觉走,你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很有必要问问自己:
①你为什么选择A?而不选择其它?这么多选择,弱水三千,为何独取那一瓢?
②A选项显见不对,明明知错,你为什么还要坚守?
眼睁睁的看着亏损不断放大,为什么不断臂求生?
所谓的面子真的大过生死存亡?
你究竟害怕什么呢?
知道自己的模子在哪,才有可能一破了之。
破而后立,方得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