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作者: 名书字华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21:46 被阅读29次

       刚看到这个题目,以为本书是由精炼或经典的语句写成的作品,看起来才发现完全相反,语言上基本上是平铺直叙,甚至有些啰嗦,没有渲染,也没有高潮。开始有点失望,但读了几页,又觉得像是拉家常,娓娓道来,人物关系慢慢清晰,且一环扣一环,于是竟有了读下去的兴趣,虽然部分情节被略读,但两天的时间还是把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后,内心就像作者的语调,没有太大的波澜,但却久久不能忘怀。

       书中主要人物杨百顺,因为一次刻意安排的抓阄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又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与父亲反目成仇,于是踏上了学徒、找工作的道路,先后学过剃头、杀猪、传教、、、、、、等工作,也过过给人挑水求口饭吃的生活。因为拜师传教,改名为杨摩西,又因为结婚倒插门,改名为吴摩西。最好的一份工作应该是在县政府种菜,虽然是种菜,但也是在县政府。也就是在那时候,倒插门结了婚,虽然是倒插门,毕竟成了家。因此有了养女巧玲,虽然结婚后跟老婆相处不愉快,与养女巧玲倒是真感情。所以吴摩西,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去寻找已经私奔的老婆的旅途中,将养女巧玲弄丢了的事,后半辈子就在寻找巧玲和四年后悔中渡过了吧;一晃就是若干年后,巧玲的儿子、女儿们有演绎着类似的故事,同样为了寻找私奔的老婆,巧玲的儿子走进延津、、、、、、经过层层努力,吴摩西的孙子和巧玲的儿子最后得以相见,但此时吴摩西早已去世多年,而巧玲也已去世,最终吴摩西留给巧玲的一句话也无法知晓、、、

         整本书洋洋洒洒三十几万字,叙述了若干人的故事,展示了一副中国农村处于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常态。任何一个人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都显得平凡渺小;任何事情,哪怕是生老病死,在纷繁的社会洪流中都平淡无奇;看似一波一波的相遇,对自己真正有影响的却实在不多,看似身边热闹的人群,关键时真是能说得上话的并不多;熙熙攘攘的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竟也经不起“一句话”的挑唆或误解,想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如此脆弱。反而是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能产生真正的感情。而若干事端的起因,往往就是因为“一句话”的关系,一句话可以成事,也可以伤人,在那个环境下,一句话有时顶一万句,是有道理的。

       整个故事从杨摩西“出延津记”,到后来巧玲的儿子“入延津记”,时间跨度之大,让人觉得,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每段日子都是如此短暂,每件事情都终会成为过去。一代一代仿佛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每个人都如法逃脱命运的驱使和轮回的力量。

       这就是中国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常态,永远被繁琐的事务缠绕,毫无精神世界,看似热闹的表面,其实内心孤独而寂寞;命运看似掌握在自己手 中,其实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像社会中的一颗棋子,纵使努力一辈子、辛苦一辈子、追求一辈子,到最后也还是形只影单,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也许也就是没有文化的悲哀,也许就是落后贫穷的悲哀。

相关文章

  • 绕——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绕——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文/月老 四天读完了刘震云先生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给我的第一感...

  • 读《一句顶一万句》|“找个说的上话的人”

    手闲着不会把人憋死,嘴闲着就把人憋死了。——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文|一颗桂味 《一句顶...

  • 寻找之路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场跨越七十年的寻找之谜。 一条纵横千万里的寻找之路。 ...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刚看到这个题目,以为本书是由精炼或经典的语句写成的作品,看起来才发现完全相反,语言上基本上是平铺直叙,甚至有...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初知《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看名字,像是那些市面上庸俗不堪的成功学和厚黑学之类的书,令人好感全无。后来了解到这部...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我看过太多描写孤独的句子、故事,但最难忘的依旧是刘震云那本《一句顶一万句》,难忘他说的那句:“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最早知道《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忘了是哪一年,反正那年它获了茅盾文学奖,去县城的书店转的时候看到它...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句顶一万句》看一遍就好,用不着反复咀嚼。 不是因为这书不好,肤浅寡淡,不登大雅之类。恰恰是因为写这书的人够狠够...

  • 读《一句顶万句》有感

    初读这本书只是觉得刘震云本人在向往的生活里面的言语,让人觉得深奥,有必要好好了解。在加上这本书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 读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的一部小说,也就是写《我不是潘金莲》以及电影《1942》的作者,这部小说我曾经读过一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jk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