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诸子百家人文社科
【先秦诸子-道家篇】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权

【先秦诸子-道家篇】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权

作者: 林露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7:03 被阅读22次

先秦诸子-序言+目录>>
道家篇 2-1.诸子学说的理论基石——遵从天道>>

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权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孟子·滕文公》

  孟子说天下的言论,不是支持墨子的,就是支持杨朱的,可见杨朱影响力在战国时期也是非凡的。

  然而杨朱与墨子真是难兄难弟,他们思想后来都被完全抹杀。

  提及道家,中国人都知道老子、庄子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其知名度并不逊于孔子、孟子。杨朱是谁?除了历史爱好者与学术研究者,大众可谓从未听说过。

  老、庄被尊为了道家圣人,然而在战国时期红极一时的杨朱,却完全被历史给‘遗忘’,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道家杨朱与墨家墨子一样,倡导了同样一个主题‘人权至上’!

  他们两位是中华文明最早的‘人权’思想家,墨家提出了‘人权平等’,每个人都有生而平等的权利;杨朱提出了‘人权自由’,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个人权益’,有‘说不的权利’,人活着不是为了去成就他人的利益而被迫献出自己的利益。

  把他们两人的思想合二为一,就是当今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既要保障所有人的利益得到公平对待——称之为‘平等’,又要保障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称之为‘自由’。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就理解了,一个谈‘自由’,一个谈‘平等’,这两种思想对于专制统治而言,杀伤力简直太大了,这种东西怎么能让其大肆宣扬呢?

  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道家思想里人权为大、人权自由思想,对于统治阶层而言是如鲠在喉。

  但统治者却无法像消除墨家一样完全抹杀掉道家思想,上一小节提过,道家哲学早已深入中国人的社会习惯当中,是中国人从远古生活就总结出来对宇宙、对世界客观性的一种认知。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智慧基因’,代代流传。

  既然抹杀不了,就得想办法避重就轻的把道家‘个人主义’的思想给淡化。

  老子主讲辩证法、讲做人的智慧,庄子主讲精神至上的自由快乐、尊重彼此,这两位对专制统治的威胁就很小,也因此其思想才得以保存。而道家杨朱思想则是重点阐述‘人权’天赋。

  其实孔子也讲‘人权’,但孔子的‘人权’思想并不完整,仅仅是阐述了人有‘生存权’。孔子只是认为下位者等级虽低,但也是人,有别于牲畜,要求上位者不能无故残害下位者。

  所以在孔子儒家体系里,人的‘自由权’与‘平等权’是没有的,人是有尊卑等级差别的,上位者的意志永远高于下位者。

  在杨朱的人权思想里,恰恰就多了人权’自由与平等‘。

  这样的‘人权’才是完整的,才是与现代西方文化的‘人权’思想完全一致的,人不仅有人格权、生存权,还必须有自主决定政治倾向的选择权。

  政治自主意味着策底脱离了特权统治、尊卑等级的束缚,任何人都是自由的,自己没有主人,这对于统治者而言就是致命的,统治者必然会极尽所能的歪曲和抹杀。


  从孟子的“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还能得出另一个信息,支持墨子的不支持杨朱,支持杨朱的不支持墨子。

  就又让人很费解了,‘自由、平等’不都是法治思想的重要部分吗?支持者不该是双方都支持吗?怎么两者并不相容呢?

  实则并非‘自由与平等’对立,而是墨子与杨朱两位思想家在政治改革思路上的具体执行方略有冲突。

  墨子号召人民起来与权贵抗争,不要屈服于强权,叫人‘勇于抗争’。

  杨朱则相反。

杨朱言:“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列子·杨朱》

  杨朱主张人应该优先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一丝一亳不许人侵犯。同时自己不侵犯别人一丝一毫,也不要去管别人的事。

  杨朱的主旨观点:重视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为最大前提,不要把利益奉献给别人。君王为什么是君?就是他从每个人身上掠夺利益,积而成为最大权利,才有所谓君王!

  人人守着自己的权利丝毫不放,不去尊奉什么君王,哪里还有什么君王?犹如人人看好自己的东西,自然就不会被偷盗。

  这是典型的古典道家思想,幻想的是人‘自治’,也就是任何人都管好自己为优先,你别去干涉别人做什么,你也管不了。认为人类就该是‘没有拘束’的生存方式,不应该被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束缚自己。

  杨朱思想有很重的‘无政府主义’、‘自顾自利’的色彩,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墨家‘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思想完全相悖。

  儒家为什么最得统治者亲睐?

  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儒家以‘心系天下为己任’,儒家呼吁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无私奉献’,杨朱要每个人保住自己的‘个人利益’,反对‘无私奉献’,在儒家眼里,这就是自私自利的典范,是没有公德,视为不耻!

  互助才能共赢,儒家提那么多道德论,本质上就是教人不要太自私,自私对自己没好处。

  孟子强调‘人性善’,认为人与动物相比,更具备社会责任感,人类的社会属性高于动物本性,这注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状态一定需要‘互相帮助’。所以人是应该‘积极入世’的,即便道家看透宇宙生灭本质,人还是应该积极朝自己的理想去努力。牺牲一点个人利益,而对别人起到莫大帮助,值得!

  这是儒家与道家在人的价值观认识上的不同,道家是出世角度,站在比人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类;而儒家、墨家、法家是入世角度,他们都是以人为核心。

  儒、墨的共同价值观都是为了高洁的理想,要敢于奉献自己,带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理想去身体力行,这的确是值得人人钦佩的德道价值观。

  但道家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孔孟他们有高度的自律性,能很好克制自身的人类初阶欲望,属于人的‘特殊性’。而儒家却要求所有人的思想境界去与孔孟看齐,去做‘圣人’,就是拿特殊性去看待普遍性。

  道家哲学也同时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阴阳一直在交替。当‘至善’的意识形态到达占据绝对主流时,往往结果却变成了‘为恶’。

  一个心存善念、总想着服务他人的人怎么可能干坏事?


  漫画《死亡笔记》里的夜神月,他正义感很强,嫉恶如仇。他意外获得能处死人的‘笔记’,于是亲手解决很多因司法不公而逃脱法律制裁的罪犯,这些人都是死不足惜的大恶人。一时间恶人闻风丧胆,犯罪率急剧下降。对于大众而言,表面上是好事。

  但代表另一种观点的大侦探‘L’出现,他认为夜神月是破坏司法,私刑会让法治逐渐走向人治,于是两位天才开始斗智斗勇。

  夜神月为了‘净化世间一切恶’这个理想,开始铲除凡事阻碍他与他为敌的人,他的观点是‘为了人类的美好,任何人阻碍他理想的人都必须死。’最后他甚至可以杀死他的女友及父亲。

  实际上从这个念头开始时,夜神月就因为自己追求的‘至善’,在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状态走向了‘作恶’,他反而成了人人不敢反抗的权威。


  以上虽然是故事演绎,但这种‘物极必反’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儒家的初衷是追求至善的,但它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儒家没说,但一直在做的事,‘己所有欲,必施于人’,自己认为正义的,也强行让别人也跟着做,谁不做就是没有道德。这导致现实中‘真君子’世间罕有,‘伪君子’层出不穷。

  当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一种专制文化,成为不可批判的学术权威,儒学所要求的内容就成了‘必然正确’‘必须遵行’。这必然就剥夺了人的‘个人权利’,对’人权自由‘没有半点尊重,所有人都活在‘道德绑架‘之中。

  所以道家批评儒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人人都反感’道德绑架‘,但为何’道德绑架‘还是无处不在呢?

  因为人的私心!

  比如网上的‘网络国师’‘键盘侠’多如牛毛,而现实中呢?这些网络义士去了哪里?因为网络上安全,说话不用负责任;现实中危险,没人是傻子,都在等着别人当‘出头鸟’,自己坐享其成。

  当今以爱国名义的‘打砸抢’行为,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文章,文章表面一身正气、道貌岸然,很容易唤起人群‘族群利益共同体’的意识,而其背后,无不是有煽动者故意怂恿为之。有的是商业炒作,有的是估计制造内部矛盾。

  ‘爱国’与‘道德’两张牌总是那么有煽动性,国内很多无良商家,大肆制造垃圾伪劣商品,各种制‘毒’,他们却大打‘民族’牌,号召大家要’支持国产‘。

  国家是国民共有的,基于人性同类为先的本性,维护自己族群利益就等同于保护自己利益,’国家利益‘受到伤害,国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也受到了伤害。

  统治者深喑此道,一旦国内矛盾激化,就利用国外矛盾转移视线,历朝历代这招屡试不爽。统治者对内百般压榨,当民众不满时,统治者一宣扬国际争端,老百姓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按耐不住,对其他国家报以极大仇视情绪,恨不得争先为国效力。

  杨朱的救世药方类似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叫老百姓别听统治者忽悠‘爱国情怀’,别去为了统治者自己的利益去当炮灰。

  但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做法,在有强烈正义感,有很强反抗精神的人眼里,就认为这是民众的’麻木‘,老百姓越是退让隐忍,统治者就会更加是无忌惮。

  实际上现实中大多数人‘麻木’是正常的,因为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平民与当权者之间,实力永远都是悬殊的,虽然说团结就是力量。

  可团结的催化剂在哪里?催化剂没有成熟以前,一盘散沙也是必然。

  所以道家认为不应该强迫别人来认同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别人不站在自己一边出来反抗,就把别人划为了鹰犬与奴才,就可以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去鞭挞’麻木‘者。

  虽然很多人都迫不得已做奴才,但没人会心甘情愿,被压迫的人都希望平等自由,只是绝大多数人力所不能及。

  不光中国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是这样,‘抗争意识’与‘自保意识’永远都存在,总有极少数人不顾自己生死,为了高洁的理想率先站起来领导大众反抗暴政,这类人被看做是‘精神病’患者,是人类的‘特殊人群’;而绝大多数人是以生存利益为先,‘见风使舵、投机者’心态的普遍人群。

  抗争——是因自身利益受到无理侵犯的本能反弹;
  自保——是对自身能力做评估后无奈选择的结果。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知道不能让底层民众‘太苦’,否则自己王朝也统治不下去,可为什么王朝覆灭总是在不断上演?

  原因就是统治者们用赌博的心态在赌被压迫者的承受底线。

  因为统治者心里非常清楚,民众即便对朝廷很不满,只要还有一丝生存空间,他们就一定选择苟活。

  而统治者贪婪的一直在赌博这样的底线,当底线一破,就是被压迫者忍无可忍的暴动,改朝换代开始了。


  在企业中也是如此道理,一些眼光格局很低的老板,同样乐于去赌博员工的忍让底线,总认为自己还能压榨、再压榨一点,岂不知这种贪婪换来的将是公司的崩盘。当然很多老板从最初就没打算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事业,想的只是什么来钱就搞什么,只要自己能捞钱,哪管员工死活,甚至有的人就是为了‘骗’投资人的钱,花完钱找另一个项目继续‘骗’。

  实际上我讲诸子百家的治国之道,更多的是给企业家讲治企之道,一个真心有志去做事业的老板,就一定得深明诸子哲学里的道理。


  在矛盾激化的初期、中期、后期,率先抗争的人,他们的境遇都是不同的。
  初期的抗争者,明明他们是为了这个社会在奉献自己,但时机未到,他们的行为反而让其他人唯恐殃及自己,避之不及;(他们的下场往往被冠以’反贼‘的名声。)

  中期的抗争者,大众表示精神上支持,不会采取多少实际行动的帮助,都在隔岸观火,选择站队;

  而后期的抗争者将被万众追捧,豁然成为救国存亡的英雄。

  由此可以看出,做同一件事时机上的差异,导致有的人背’万世骂名‘,有的人能’流芳百世‘。


  最后归纳孔子、墨子、孟子、杨朱对暴政的态度。

  孔子面对暴政反对暴力对抗,认为统治者不对,就反复劝说,不听,再劝说,别无他法。(不要认为孔子思想腐朽,而是在他所处的时代,主仆关系是当时世人认可的价值观,主人犯错只能劝,下人不能造反。)

  孟子对暴政就是骂,骂死统治者那群王八蛋。(战国时代,社会矛盾加剧,加之人本能的求生欲加强,对于暴政的反抗情绪就更加强烈。)

  墨子对暴政是以刚克刚,用行动来维权,哪里有压迫就要站出来反抗。

  杨朱是则以柔克刚,采取‘懒得理你’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道家杨朱他提出了人权启蒙思想,但同时也有极重的无政府主义色彩,如果是独尊杨朱思想,这个社会更是不可想象,所有人一盘散沙,又如何抵御外敌?

  从本小节可以看出,先秦的哲学家们从自己的出发点看问题,他们针锋相对,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诸子百家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也在于这样的‘民主’声音,而不是‘独尊’的一家之言。

  所以不管是哪一家思想,只要独尊,必然造成文化倒退。

(本小节完)

道家篇 2-3.从’燕雀、鲲鹏之志‘听庄子讲尊重
先秦诸子-序言+目录>>

相关文章

  • 【先秦诸子-道家篇】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权

    先秦诸子-序言+目录>>道家篇 2-1.诸子学说的理论基石——遵从天道>> 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

  • 拔一毛而利天下,这一毛不拔还是拔?

    从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想到。 题记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

  • 被历史抹杀的杨朱

    儒家认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杨朱学派和墨家是最具影响力的,《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

  • 2018-12-04

    杨朱说我不拔一毛 因为我也不贪天下的利益 你,墨子,为了天下能舍弃 我为了自己的生存 一毛利天下,在残疾完好之间,...

  • 一毛不拔与世界和平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列子·杨朱篇》:“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

  • 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 553

    杨朱说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而墨家偏要利天下。杨朱说追逐利益,跟随欲望,追求消费是人们的天性,而墨家偏要倡导大家为...

  • 杨朱

    早期道家和隐者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杨朱的基本观念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轻物重...

  • 东岳学习坊随谈

    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人人不损一豪,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什么叫自私? 只有当圆满的时候才有...

  • 绝不损己利人

    道家祖师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黄泰真是佩服佩服。我写文章就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所以我不管别人看得懂看...

  • 一毛不拔

    你知道“一毛不拔”这句成语的出处吗? 这句话是根据杨朱的那句名言“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 而来。 杨朱何许人也?...

网友评论

  • 墨者永在行:从孟子的“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还能得出另一个信息,支持墨子的不支持杨朱,支持杨朱的不支持墨子。墨评:这个就未必如此极端了。杨墨两家尚且没有互相反对,而是彼此承认。

本文标题:【先秦诸子-道家篇】2-2.从’一毛不拨利天下‘听杨朱说人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rjy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