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完了豆瓣上口碑爆棚的《网络谜踪》,觉得挺有意思,和大家分享。
16岁的女孩Margot一天晚上在同学家里参加完学习小组之后失踪了,失踪当晚还给爸爸David打了3个电话。David报警后,警探Vick通过一系列线索,认为Margot是离家出走了。
David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女儿,她是不会离家出走的。于是他一边配合警探的搜查,一边通过Margot的社交媒体寻找蛛丝马迹。在女儿的社交媒体上,她发现了女儿在学校其实独来独往,没什么真正的朋友;比较聊得来的,还是在视频网站上的一个有共同经历的网友。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Margot的短信聊天记录中,有和自己的弟弟Peter的一些暧昧不清的对话。
幸运的是,智商逆天的爸爸终于透过女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点滴找到了女儿可能出现的地点,识破了警探隐瞒真相的计划,顺利把女儿救了回来。
电影的主要情节让我想起了《飓风营救》,都是爸爸想方设法救回女儿,让人不禁感叹,有一个机智的爸爸/妈妈是有多么的重要。
电影中有几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一、

爸爸David在挨个给Margot的同学打电话问她的行踪时,找到了当时举办学习小组的同学。这位同学满不在乎地表示自己不知道Margot之后去了什么地方,她们俩并没有这么熟。后来Margot被确认为失踪后,这位同学戏精上身,在YouTube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和Margot是最好的好朋友,对Margot的失踪表示非常痛心。其他之前急着和Margot摆脱关系的同学纷纷自称是Margot的“好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刷一波存在感,这种假惺惺的行为让人无言以为。
二、

Margot的妈妈Pam患病去世,这件事成了Margot的心结。然而和大多数爸爸一样,David虽然对女儿爱得深切,却笨拙地不知道如何表达,想要和女儿谈起妈妈最后却绕到别的话题上。于是,父女两人的隔阂越来越大,Margot在学校也开始独来独往,甚至对一直钟爱的钢琴产生了抵触。如果不是因为Margot的失踪让David接触到女儿的社交媒体,他可能不会了解到女儿对妈妈去世这件事的真实想法。David的弟弟Peter也劝告过他:Margot需要你跟她谈起这件事的感受,而不是让她跟你谈起。
电影中多次通过David给女儿Margot发的短信内容表现出沉默的父爱,那种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我为你感到骄傲”的父爱,这不正是身边大多数爸爸对孩子的爱吗?从我小时候开始,爸爸对我的要求就很严格,于是我在学校就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就做一个好孩子,除此之外就没有很多次特别深入的谈心。直到考进大学,进入工作,我才开始和爸爸认真地聊过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这部电影情节紧凑,其中很多细节都值得深思,其他内容就不剧透了,推荐大家有时间去看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