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经理工作当中,都是跟需求打交道,可以说没有需求,产品经理就无法工作,所以产品经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正常情况下,产品经理都会面对很多需求需要同时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需求多了肯定不是坏事,说明你所负责的产品很重要,很有价值,有用户使用。所以如果想要去一家公司面试产品,最起码应该先把公司的产品的版本演变由来来熟悉清楚,然后再提改进意见。
但是这么多的需求,不可能一下子做完,所以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有个需求池,将灵光一线的idea,一闪而过的想法, 用户的吐槽,都记录并且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将分析过的需求做个先后排序。这就需要产品经理能合理的去安排优先级,确保每个迭代都是在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即然要确保每个迭代都有价值,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拍脑门决定,就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决定,做到有理有据。
以下是总结的三个方面
根据影响面做面求优先级排序


看开发难度和效果

看产品价值
迫切程度:用户是不是真的非常需要?还是空想的?
付费意愿:用户是否会为了解决问题而付费?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如果开发出来,用户会为之付多少钱?
根据上面讲述的方法排完需求优先级后,也应该为产品设置考核,也就是产品上线后的数据表现,确保始终把业务实现价值做为第一衡量标准。
那需求考核指标有什么用?
首先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客观公平的效果评估依据;其次为产品后续的迭代做依据;对产品可能出现的风险做监控;对别人的考核有交待
那应该关注哪些指标?
能反映效果的指标:比如 各种转化率,订单转化率,注册转化率;活跃度:访问深度,发布比例,回贴比例;留存:次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 等等。
那需求考核指标如何合理设置?
可量化、可计算、可执行,PV,UV是多少;与你本次需求有直接关系的指标;对比,和上次相比如何
那应该怎么设置考核指标?
1、本次需求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速度?还是提升活跃?还是提升转化率?
2、哪些指标能体现这次需求的目的?怎么计算的?回到流程图,指标一定在流程图当中,找到关键节点,监控数据就是核心指标,确定核心指标的公式。
3、确定数据埋点,底层数据项有哪些?分别在哪几个页面或者流程中?哪些页面需要埋点?
4、制定数据回收策略,短期关注,提前约好,找研发跑一遍出来分析即可(上线1周、2周的数据);长期关注,需要功能支持,进统计后台或者定期自动邮件发送(上线后每天都要检测的数据,比如注册用户数、用户转化率)。
5、分析数据,找到迭代的方向,上线后数据出来,一定要分析,要结论!要结论!要结论!数据不理想,是否有Bug,还是用户没抓准?还是流程上出了问题?相比较而言,数据表现是如何的?
以上是一些业务价值衡量的标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肯定会发生,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去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