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工作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就和海里的鱼一样漫无目的的游着,看似惬意,却从不知道危险到底来自何方。也许你工作是你喜欢的,是你擅长的,或者你不喜欢更不擅长,但哪怕是前者经过时间的磨练,你总会觉得工作里缺一点什么,不能一如过往勤奋地鞭挞着自己。
工作久了会发现不是不喜欢,在忙忙碌碌中有些没意思。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有一些仪式感,重新审视自己,没有方向的话就拿起一本工具书,一些励志时间管理的书,这一周我就看了这一本《一年顶十年》。
开始第一章,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我的小本子记下了5个问题,作为每天工作的复盘。总结了一下今天要做些什么?希望的产出有哪些?每一项需要的时间?该做不该做什么?最终到底会有什么的改进?希望自己可以每天反复的去看。我想很多人都有学过怎么样管理时间,甚至我自己个人有时候也会设一个闹钟,大概半小时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但很快就会发现,坐一段时间你会有一点怠慢懒散,然后你又会把这个看是很迫切的推动器给关掉。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会发现会有这样的一个冲动,重新再审视自己,重新把时间当做自己投资。
这也算是一本工具性挺强的书,教你工作的一些小技巧或者生活上的一些改善自己的方式。有一点特别认同,就是多看书,质量好的书让自己充满思想的底蕴,无论是碎片式看书或者是很集中性地看某一个领域的资料,都是自我增长的一点。当然有些建议可能更适合一些从事外向型工作的人,比如营销传媒,作者更偏向的是高质量的社交,与更多高人做对谈,找到自己的贵人。蛮有趣的点是作者很偏向一些付费的行为,因为付费代表了你可以接触更优质的一群人,这可能更偏向国情,大部分的好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我个人经验是确实某些领域的确需要一些专家,曾经有一次我们公司的一项投资里面就需要请了一位专家解释整一个技术的理念和竞争格局,大概就是一个小时的会议,就花了差不多1万多元。至少也算是高品质高付费。
如果是做营销社群甚至一些产品创造服务的,这本书后半部分就是一些理论上的概念,作者是一个社群的创建人,他更偏向的是多写多思,多给他人建议,慢慢地你就会变成一个可以用于在任何人面前表达自己改变他人的贵人。
最后一句就是,你是干大事的人,记得每天说一次。
加油!
2020-08-23 M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