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少有明星的古代,人们的追求多为做官,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

只是见过想当官的,没见过这么想当官的:
他用了十年时间,接连考了八次,不惜四处求人,就为要个一官半职。
如果评选古代“最惨考生”,范进可排第一,韩愈绝对也榜上有名。
好不容易求得当官梦,当官之后的韩愈却做了个愤青,掀起了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01
为何如此想做官?因为不当官对不起祖宗。
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韩愈从小就立志当官光宗耀祖。
可惜家道中落,父亲韩仲卿更是早亡,3岁的韩愈孤苦伶仃,跟着亲戚就食江南。
“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他知道自己是孤儿,唯有读书才有出路。
当年寒门多出贵子,穷人的孩子早立志。韩愈的出仕观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少年时读圣人之书,认为做官是要为天下苍生造福,不是为自己谋好处;
成年之后贫困潦倒,幡然醒悟,做官不仅要造福百姓,更是摆脱贫困的捷径;
到了京城参加考试,看到诸多达官贵人,突然明白做官不但可以改善生活,更能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一能衣食无忧,二能赢得尊重,三能造福苍生。
当官的好处这么多,值得拼命去追求。
于是,19岁的韩愈踏上了求官征程。
02
韩愈万万没想到,他的当官梦一追就是十年。
他的乌纱帽得来不易,考进士三次落第,考官时又三次碰壁。
公元792年,25岁的韩愈第四次应举终于考中了进士。
可是,进士只是个身份不是官,要想当官还得通过吏部的选拔考试才可以。
悲催的韩愈从26岁考到28岁,三年三次考试皆不第。
无奈之下,他三次上书宰相,想求个官当当,又不被报批。

他还向吏部主管写了封求职信,这封信叫做《应科目时与人书》。
信里说自己是人中之龙,可是没有水不能飞,干不来摇尾乞怜的事,只能等待伯乐给洒洒水。
当时的韩愈是纠结地:原本才华可以呼风唤雨,却受制于区区几滴水;既高傲自负,又不得不求助于人。
可惜,这篇神奇的求职信得到了两个字的批示:“没门”。
03
善飞能舞世人敬,皇天不负有心人。
30岁的韩愈,终于遇到了那个给他“洒洒水”的人。
这一年,他受董晋推荐,担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当官后的韩愈,开始极力宣扬散文革新。
他提倡古文,尤其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十分讨厌南朝以来形成的骈骊文体。
由此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使陈陈相因的文章面貌焕然一新。
也正因如此,韩愈被世人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的当官梦,当然不会满足于地方小吏。
公元800年,韩愈进入京师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终于如愿考中。
经过层层甄选,两年后韩愈被认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管教七品以上侯伯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从此,走进了叱咤风云的官场核心。
韩愈对自己的当官经历是十分满意地,为此,他特意写了一篇《示儿》,勉励自己的儿子。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尽管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是暖暖的。
04
“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
好不容易做了大官,本来应该好好珍惜,然而,韩昌黎是个典型的愤青。
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前往视察。
看到灾民流离失所,关中饿殍遍野,韩愈心痛不已。
然而,负责京城行政的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愤青韩愈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帝递交《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
唐德宗不重视,反而受到小人陷害,韩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公元819年,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上书《论佛骨表》,对皇帝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迎拜佛骨的举动进行劝谏。
唐朝尚佛,韩愈此举可谓触犯了逆鳞。
唐宪宗大怒,要对他处以极刑。幸亏大臣求情,才幸免一死,又被贬为潮州刺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文死谏,武死战。即便被贬,韩愈仍然充满了忠心进谏、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
05
如此文人骚客,也有阳刚的一面。
韩愈不仅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面对叛军视死如归的真汉子。
公元822年,刚刚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韩愈,就面临着一次生死的考验。
当时,镇州发生了叛乱。节度使田弘正讲究奢侈排场,不知体恤部下,引起镇州将士的极度不满。
兵马使王庭凑有心作乱,乘机激怒将士,把田弘正和他的幕僚,连同家属一起杀了。
唐穆宗不能容忍,派遣十五万大军前去讨伐,却被各个击破。
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韩愈视死如归,独自赴“鸿门宴”。
面对乱兵,韩愈镇定自若,义正词严。
“看本朝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叛贼的下场就知道了。他们的子孙还在吗?还有在朝当官的吗?”……
他机智应对,以理服人,不辱使命,为朝廷平息了一场叛乱,为皇帝挽回了一点颜面。
豪杰何须带刀剑,心里住着大英雄。
06
韩愈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然而,大名鼎鼎的韩愈,在私生活上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贪杯好赌,好色狎妓,热衷于追求不老之术,盲目养生保健。
他崇尚魏晋士人的服散遗风,喜好硫磺,并因此致病。
韩愈晚年热衷女色,据传他养了两个侍妾,一个叫绛桃,一个叫柳枝,两人能歌善舞,风姿撩人。
为了享受女色,年事已高的韩愈,把精力转移到补肾壮阳上。
他让公鸡吃硫磺,然后再吃公鸡肉,以为如此,既能壮阳也不会有后遗症。
可悲的是,由于盲目服药,韩愈活到57岁便不治而亡了。

他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不过,却没有一以贯之。
私生活的麋乱,也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那时的达官显贵大多热衷于长生之术。
苏东坡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的主要成就可以囊括于此,倡导古文运动,铁骨铮铮谏言,轰轰烈烈灭佛,视死如归平叛。
后世对韩愈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因为他太高调,也因为私生活的混乱。
不过,这并不能抹杀了他的历史成就和经典文章。
不容置否,他是目标明确的,也是特立独行的。韩愈有个当官梦,当官之后做愤青。
网友评论
就一点,韩愈三岁丧父,之后是跟着哥哥和嫂子,后来嫂子死后,还服丧一年。可谓老嫂比母。
关于韩愈的母亲没有资料显示明确记载,我认为三岁丧父,应该是还是有母亲陪伴的,只是他亲生母亲或者是出身低微,不得见诸于史料。
个人猜测,没有证据,纯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