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9年3月5日,晴,周二
气温上升让我觉得春天的早晨最清新,窗里窗外,生机勃勃,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今天是雷锋日。昨天下午惠大才给我打电话关于理发的事,正好中信银行人民路支行孙行长也联络雷锋日活动的事,正好是服务老旧社区孤寡老人的有力契机。其实,社区志愿者协会在新华城广场也有系列活动,原本是要参加活动的。我想这也好,顺着志愿服务把老年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也在一起议一议。
等我驱车到工业路梅溪文印去取条幅的时候,门店还没有开,昨天是说的八点半来取,看来条幅的事要落空。其实用不用都无所谓,但现在就要搞光影记忆,如果没有这些照片,拿什么去说明呢。所以是一个两难的事。路上的太阳出来了,还是红铜色,中州路上有梧桐树的影子,梧桐树叶几近落尽。我接到孙行长打的电话,九点半郑州分行有个紧急会议,先把惠大才和其他孤寡老人的服务做好,看时间再座谈。
解放路口修自行车和一个老年人在聊着话,我听见再说屠夫状元。其实这也好,人人可以成才,每个人有点爱好,社会才有滋有味,有颜有料。等我感到孙家楼,一个收废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三只麻雀在一号院里的核桃树上乱跳,惠大才正在门口椅子上,少赞,孙行长,谭经理,还有那个昨天听说搞志愿服务过来的小余师傅。理发,刮胡子,清理发茬,小于师傅每月都给七十岁老年人,免费理发。惠大才颤巍着要出钱,大家说算了,今天是雷锋日,这是志愿服务,也是小余的一点心意。
1
孙家楼二号院的春色已经蔓延到房坡,那些小青瓦的缝隙里总是钻出几缕绿色来。会议室里座位已经摆好,雷锋日记放在会议桌上,南阳理工学院志愿者刘惠琪也到了,孙行长、少赞、小谭,还有理发师小余。大家在一起讨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魅力所在。这种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的精神,感染了几代人,让人们去践行雷锋精神。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才能道合。因为社会工作的这条路线,让我们牵连了很多志趣相通的人,也吸引着一部分有志于社会工作的人,比如刘惠琪,学的市场营销,但要考社会工作研究生。比如白冰,中原工学院社工专业毕业考验等待想参加社会工作实践。比如吕兆航老师,报社工作热爱社工志愿服务想参与益博。比如李升恒老师,因为偶遇文正街的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让陌生变得熟络起来。还有高莹莹,这个社会金牌志愿者,会主持,也有情怀。
2
益博社会工作,当然我最有发言权,从益博社会工作的使命愿景,到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所提炼出的其他产品,都是我们始料未及,这就是人的丰富多彩所在。讲到雷锋,讲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讲到乔安山的故事。我看到的雷锋,我践行的雷锋精神娓娓道来,感人至深。李升恒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到雷锋精神的必要性,益博社会工作的亲情陪伴,让人们想起那个小品陪你聊聊天,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参与渠道,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益博社会工作更多的是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刘惠琪讲到时间银行是一个很重要的服务理念。可以通过联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更好的推动社会工作的良性互动。白冰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更多的从专业视角指出志愿服务银行的源流,开展生命故事讲述的重要意义。高莹莹有专业的五防培训师证,愿意奉献时间,服务更多的社区居民。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新南阳是不是也可以讲新南阳城市记忆,这是一个两个并行不悖的选题,精准界定老南阳怎么界定。王梦琪是益博社会工作文化总监,她的观点是以南阳解放,新旧两个社会,也是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人的时间点,也可以是生活三代就是老南阳。无论如何界定概念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大家探讨交流的热烈,直到我们又去看看惠大才才告辞,大家依依不舍,走着交流着,似乎意犹未尽。
3
新华城市广场正在举办志愿服务的宣传,老远就看到李相岑书记,他一眼就看到我。我说本来上午就要来参加活社区志愿协会组织的活动,因为突然临时的几个座谈会而搁置。太阳照在广场南街上,看到了那棵大杨树,只是还没有絮。而上午回家从武侯路走的时候,一街两行蔚为大观,一条条毛毛虫样子。
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的王清选会长邀请一起讨论年会是上午就邀约见面,因为学雷锋志愿服务而搁置。我去中州东路聚祥春等新哥一起去镇平,单看时间一快十二点,只好从奎章阁护栏口穿过,去甘露禅林转一转,两座老房子还在,维修过,一棵桐树在院里。一边是已经坍塌一半的老房子。下午两点我准时去找王清选会长,我等到二十分钟后给王会长联络,他正在从金凯悦酒店回来的路上,要我上南阳建筑设计院七楼等二十分钟就回来。我敬佩这种退休仍然满怀理想的人,精力充沛。王会长想与我一起就西峡年会碰撞一些活火花,愿彼此有所启发。
从南阳绿色发展的家乡名牌、责任担当上,一连串出了四个方面的概念和标题。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印章设计,到绿色发展奖,每一个设计都有一种情怀,对南阳山地水人的敬畏之心。生态文明竟有三十多个全国第一的牌子,还有一个有机认证中心。每一个生态创意都是一种南阳宣传,有理有据,灵动活波,让人过目不忘,有很深的表示度。
4
从文化路出来去孙家楼,新哥有事,镇平不去了。我正迟疑卧龙政府一号楼前的水杉,又陷入了对雷锋的思考,突然有个人喊住我。我迟疑一下一看是郭文学老师。问了之后才知道是去民主街梅花古城拆迁指挥部找周主任问问拆迁政策。一起边走边聊,等到新知书店门口,看见大门紧锁,只好相约去孙家楼。孙家楼的夹道空无一人,等到走进孙家楼二号院门口放一个单车,一看是卧龙区文广新局局长李成,他对老南阳文化情有独钟,又是老南阳府衙后门包家大院小仓坑一带的老居民。即使是这样,对孙家楼也不甚熟悉。
依次打看孙家楼二号院的门,寅宾馆,鸟篆四寿匾额,一体两户营建。这个孙家楼二号院的历史竟与益博社会工作链接一起,红色文化、老南阳,一系列的切入点让人们对 孙家楼二号院满含敬意,颠沛流离的家族史其实就是南阳近现代史的缩影。看社会工作的进展,看正屋的构建。又转身去一号院姚式一的故居,这个曾经的南阳商会会长具体的家族历史已经淹没在历史中。郭老师和李成相熟,也聊起原来卧龙区文化发展的期冀。
站在门口,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才知道这里蕴涵着阴阳风水的玄妙之处。两个曲折的夹道蝉联一起。让明与暗,安与全,在冷兵器时代和巷战充满了安全感,隐于市,也隐于巷。告别李成局长感叹相约不如偶遇。走在一个方向路上总会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而在一起,相约下次再来,李局长要去闸口看看。
5
大吉马上要去参加面试。上午就联系能否见面看看面试联系的效果。我推荐去找闫天三老师,闫老师为人谦和思辨,是老实做学问的楷模。给闫老师打电话他正在大文化研究院做南阳名人研究的编篡工作。偶有所求,都是欣然应允。不到半个小时,大吉和闫老师就到孙家楼。郭老师大名在外,闫老师早已熟知,一起聊嘉靖南阳府注的校注工作,也聊南阳人对明史的困惑之处的厘清。
等郭老师急着回家去修电车之后,议题就转到社会工作,转到益博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显然社会工作因为独特理念,正成为一个职业化的助人活动。聊到现在的现实与历史,晚上在闫天喜饺子馆聊天。从二月的另一面,到南阳名人辈出的原因,一路说来,不怪乎地理、自然、迁徙、伯乐、榜样这样一些因素。最让人感动的是要不放弃学习,重新捡起古文观止,因为文学是腾飞的翅膀。从二月河到周同宾,从李天岑到秦俊,殷德杰到周大新,每一个受过锤炼的人,总有一个文学的出口。好好学习,认准目标,会有所收获。
微有醉意,行走在民主街上,石板路走到府衙才有。闫老师数着从孙家楼、解放路、民主街的老房子和民主街的九个文保单位,每一处都已一段故事。就像每一个人,走会峰回路转。我在想,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每一个人都没有停歇,都在追梦的路上。每一个有志于服务社会的人,在看一遍雷锋日记,总能找到使人怦然心动的记忆,也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向前向上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