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得很快,2017年的事情感觉就在今年发生的一样,但冷静下来思考,发现其实已经过去一年了。
年初的时候,我没有给自己在朋友圈立什么flag,诸如脱单啊,升职加薪啊,减肥啊攒钱旅游之类的,只记得那时候感觉自己有点胖了,体重已经超过了200斤,对着镜子看,胖子确实不怎么好看,而且我弟弟说我睡觉打呼噜,这很不好,会影响健康。所以年初开始迷迷糊糊的减起肥来……这可能是今年唯一一个算是“暗下决心”做的事情了。
一年过去,如今我甩掉了40斤肥肉(其实还是胖,距离标准仍有差距)。这可能是今年唯一一件值得肯定事情了。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就预测到了今年成都的一些情况,果不其然,几乎都应验了:房价不再疯涨,工作机会紧张,整体消费降级,以及互联网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素质化的转变。
行业的整体形势可以肯定的说,不好。很多周围的朋友反映的声音也大多体现了这个结论,工资低,公司乱套,不给涨薪,裁员,欠工资,工作难找,XX公司倒闭,以至于出现像锤子这种“被死亡”好几次的公司,好像行业内都很喜闻乐见老罗跳楼一样的传来传去,还有OFO以及一批无人货架接二连三的倒闭破产。
然后就是出现了各种创业名词和风口:区块链,新零售,AI,等等,好像这个病人不行了赶紧用点多巴胺一样掩耳盗铃。
抖音和拼多多是两个最大的赢家,一个是整体社会焦虑及时间成本太低的产物,一个是消费降级的实锤。我不相信在一个整体经济形势很好的时代,这两种产品会爆发式增长。
前些天,我给一个四线县城只看快手的朋友解释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人,这就好像是去澡堂子泡澡,前十年的时候,在里面泡着,觉得身上异常温暖甚至还有些热,因为周围总有政策在加热你的环境,但人最终还是要走出去和世界各国pk去的,无奈只能去更衣室换衣服——当你刚走出来,身上水还没干,衣服还没穿上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冷。这就是转型期。一旦你挺过去几分钟,适应了这个阶段,把衣服(衣服就是核心竞争力)穿好,大步流星走到户外你也不会害怕感冒了。
所以,我们现在都在光着身子穿衣服,不再有温暖的湿气围绕你,看的就是谁穿的快,穿的厚,谁身体素质好能很快适应这种短暂的寒冷。
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冷,成都今天下雪了,不过我没看到,我是看朋友圈上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