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或者每个企业要达成一定的目标都离不开资本,过去大家都会看重社会资本,比如说资金、人脉资源,后来发现人力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本,于是又有了人力资本的概念,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是成为人力资本,有的人却成了人力负担,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面对困难越挫越勇,屡败屡战,有的人面对困难先打退堂鼓,有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兴致勃勃,有的人对未来只有失望,灰心丧气,因此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心理资本是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的表现为:1、在面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时,有信心(自我效能)承担并能付出一定的努力来获取成功;2、对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既定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所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甚至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很多人关注社会资本,关心自己的现金流,关心自己的人脉资源,但这些其实都是外在,真正内在的价值是自己的心理资本。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让很多人在时代的红利下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但有的人却可以守住财富并且进一步发展事业,有的人确是在退潮之后死在沙滩上。巴菲特说:“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心理资本也是一样,只有褪去了外界的一切粉饰,你才知道谁能够走到最后。
成功学家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为了激励别人,为了建立信心,会让培训人员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然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让自己有了一种如自我催眠的自信心,但这种自信是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没有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信心都是虚无的,所以在《心理资本》这本书里面关于信心的建立是在专业领域的投入和练习,才能让其变得自信。
很多人提起乐观都会觉得乐观是一种心态,俗话说:“乐观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仿佛只要你有乐观的心态,什么都可以逢凶化吉。然而《心理资本》这本书告诉我们,乐观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解释形态,你要对你发生的事情去解读。比如你早上迟到了,你是什么原因迟到了呢?你可能会说因为昨天跟朋友喝酒太晚了,早上起得太晚了,因此没有赶上那班公车,那么你迟到的原因是什么?没有赶上公车,起得太晚还是因为昨天跟朋友喝酒了?你选择不同的解释结果,就意味着你对于事情的发生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如果你是因为跟朋友喝酒了导致的迟到,那就是外归因,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晚起,那就是内归因,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导致你对事物的看待天壤之别,比如你的领导批评你,你可以认为是你做的事情不对,也可以认为是你的能力不足,如果是事情不对,那么就把事情做好,你的自我价值感不会受到损害;如果你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那么就是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对自己悲观的一种表现。
我们很多时候对于信心,乐观、希望都会把这类东西归于为一种心态,但是在这本书里,它告诉我们,很多都是思维方式,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我们的心理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