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寻找完美的自己 课后笔记
第2课 修行的方向-知行合一 2019-04-11

第2课 修行的方向-知行合一 2019-04-11

作者: 飞奔的巨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2:24 被阅读0次

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复杂,老师讲得很深,而我的理解很浅。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里面的内在逻辑。

课程录音:http://xima.tv/Tm6EtR

回顾上一课自我规则

关系规则是:吃亏/占便宜。没有对错,历史没有真实性。关系是迷惑:老大付出多,但没有愿意吃亏的人。老大也可以获得尊重、长久的利益关系。

自我规则的特点是利己。规则一定会冲突。请吃饭、给乞丐钱是主动利己而已。减少条件、标准、自我规则。

物质追求得到很多以后,就会追求精神

物质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吃不饱),自我规则没了,没有精神追求

钱多复杂,要求多。钱少简单,要求少。

圈子越复杂,要求越多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也就是因果律。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能量分为高能量和低能量。像一杯水,出的多,就补的多,出的少就补得少。区别是新久水的比例。

旧水太多,就臭了(流动少)。

情绪也有不同的能量。高能量情绪是流量大的情绪。跟行动相关,比如说恐惧控制。高能量的情绪释放是体力活动、运动等。低能量情绪是跟思想、精神、道德相关的,比如说空虚、迷茫、焦虑。低能量情绪比较不容易释放。它们可以通过高能量情绪进行释放,因为高能量可以击穿低能量。

高低能量不是相同的量,也不可能相同。

高、低能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

流动是由于有高低差异,才能流动。

百度百科宇称不守恒

物质与精神

物质是和金钱、健康、衣食住行相关的。

获取物质是高能量付出,比如农民、工人,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物质,他们高能量付出多,所以情绪大,容易发脾气。

在物质方面的追求越多,得失心越重,规则越多。

精神:精神是和思想、权力、成功、道德相关的。

思想越多、想法越复杂、学的东西越多,自我规则越多,思想冲突、内部打架越多,烦恼越多。

很多人,说是修行,学的越来越多,自我规则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烦恼。

物质与精神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当物质需求满足了,就希望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精神过多了,也希望去到物质方面

减少规则,情绪减少,关系减少,刺激点减少。戒就是直接减少刺激点。

有和无

去掉有,就是无。不需要知道无是什么

沟通的有和无,对与错

往往人会找和自己相反的伴侣,有很多不了解的,他们很好沟通。因为是无(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规则差异很大,后来逐渐了解了,什么都知道了,就开始沟通有(已经知道的),对于已经知道的,就关心谁对谁错,争论,就导致不想沟通了,潜移默化矛盾会越来越多。

对与错

沟通没有对错,只是一个人让步,一个人不让步。一个吃亏,一个占便宜

自我规则

自我规则就是人受社会的影响形成的对自我的要求、条件、信念、价值观。自我规则造成自我折磨、烦恼、让人想得多。

越来越多:从小到大,自我规则慢慢积累,越来越越多,自我规则越多,想的越多,情绪越多,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寻找刺激点。能量消耗大。

花钱越多,就是条件越多,越复杂。花钱少,成本越低,标准越低,生活越简单。

减少规则:自我规则越少,人越简单,成本越低,越容易得到快乐,自我规则越多,越复杂,越不容易得到满足。生活越简单,条件越低、越宽松,要求越少,越幸福。列出自我规则,然后减少。

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

自我规则服从自然规则,就顺利。比如跑调就是不符合自然规则,因为有自我规则限制了声音的自然。

社会是分层次的,每一层有这一层的各种规则。每一个圈子一套规则,每一个群体一套规则。企业的制度就是规则。你的自我规则和企业的规则一致,就可以融合。同样,你的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一致,就会顺利。成功了,会进入新的圈子,圈子变了,规则也多了。越成功,规则越多。

夫妻关系。夫妻之间的规则一致,就容易融合。而往往人会找和自己相反的伴侣,他们的规则差异很大,无法沟通,所以矛盾会越来越多。

自然规则与自我规则的关系

知与行

是思维、精神的,行是物质的。我们以为先有知,也就是思维,才有行,思想推动行为。我们因为追求精神,多了很多刺激点。精神使想的多了。其实人的思想、念头是非常杂乱的,很难去控制。用一个想,控制另一个,只会越来越乱。

其实是本性(自然规则)推动了行动()。失恋了,会本性推动去寻找异性。新的刺激点,会让失恋缓解。人有情绪,就会本能地寻找刺激点,然后情绪得到宣泄。这个过程不是你的思想可以控制的。比如你失眠的时候,越想睡越睡不着。思想不能完全控制行为。接纳自己的本性反应,不必自责。

修行的前提:减少规则,让本性出来

:约束自己减少自我规则、少思考、减少修正的想法。不责备自己。接纳已经发生的就是合理的(消除自我、无念、无我)

例如:地铁坐反了,不去责备、埋怨自己坐反了,修正自己,而是接纳发生。只是下次会记得多一个检查的步骤。观察为什么会坐反,从一个长时间看,一定有道理,是一连串的事情推动的。

科学家思维:想(愿望)+自然规则+社会生产力(社会规则)

我们的愿望如果不符合自然规则和社会规则,就变成空想。比如婚姻、教育、感情是没有规则的。我们就由着自己随便想、想当然。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则是对思想的约束,如果我们非要去做规则不允许的事情,就会失败。选饭馆,人多的就好一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人多,但遵守社会规则--大家怎么做我怎么做,就容易成功。

:思考以外的所有。人通过行动,可以得到自然和社会规则的信息,去调整。比如小孩子,慢慢学会把身体控制好,用好的。你就需要去观察这个过程。人就是动物。

如何知行合一?

思维模式:不是想法的对错(一个想法干掉另一个想法)

身体不是你,它是你的外部。感觉不准确。

发愿:自然规则的语言沟通模式。自然规则可以转化这个信息。发愿--生活中寻找依据--验证--找到自然规则。不是与道/上帝/神的交易。假设有道/上帝/神,它们说的话和你不同,有一个翻译的方式,也就是一个规则,规则可以转化上帝/神/道的信息。这个规则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自然规则是在对立统一中的。道的语言方式是通过相反的事物来传递规则,让你通过痛苦了解快乐。(而不是你发愿要快乐,就给你快乐,这成了交易)

在“知”方面,先了解自我规则是什么。自我规则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通过在生活中(外部)寻找依据,对自我规则进行了解,当自我规则的逐渐减少,人会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通畅,就更容易快乐。

我们错误的思考方式(问题与答案无法连接):如果....就....的思维逻辑(自我规则)。按照自己的愿望,计划、控制、找解决办法--改变自己。手疼了,就想怎么可以控制,让手不疼。而不是想疼是怎么发生的。而且这样的方法让你相信自我规则,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然规则的依据,也无法看到世界给我们的答案。

修行方法:通过写作找到自然规则(公理)

1、建立一个课题(生活中的困惑),在生活中提问(发愿)。比如:是不是追求快乐,就会得到痛苦,最后会回到快乐呢?(快乐与痛苦的关系)

2、然后在外界寻找依据,

3、写作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公式

4、生活会验证,给你答案。

杨老师课后分享

修行及写作的等级标准

一级:具体人、具体事儿,谁对谁错                    

二级:传统、文化、历史、道德、尊严、修养

三级:事物的共性也就是集体性 发现方向    

四级:个性与共性的对立和冲突 自我解析    

五级:个性与共性存在的合理性

六级:自我与共性的冲突

七级:明确课题,在生活中寻找答案

八级:建立基本的思维模式以及认知体系

九级:主动顺从和接近自然规则

十级:被自然规则的力量推动

注:

道德经是宇宙规则(自然规则)

另:

思想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我发现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感觉迷茫,是因为我不理解自己的情绪,以为是我需要去决定自己的行为,但又决定不了,所以非常矛盾。

身体不归我管,这一块还不太知道是什么。太习惯这个身体了。

相关文章

  • 第2课 修行的方向-知行合一 2019-04-11

    这节课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复杂,老师讲得很深,而我的理解很浅。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里面的内在逻辑。 课程录...

  • 晨间日记

    13992892630 字数 515 · 阅读 8 2019-04-11 06:38 2019-04-11 陈晓菁...

  • 2022-04-29

    2022-04-29坚持分享第1307天 读《知行合一2》P77-81,感悟: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工作即修行。...

  • 成圣之路(710)做事就是修行,手头之事就是实践知行合一的道场

    做事就是修行,手头之事就是实践知行合一的道场。

  • “做”与“做到”

    2019-04-11坚持分享第226天 读书打卡第45天《建构解决之道》P110~112+分享 “做”与“做到”只...

  • 突然发现我所做的工作都和潜意识有关

    知行合一的过程,就是修行。修行是修正言行,道理都懂,做到却很难。修行就是提升意识频率、修正言行,知性合一的过程。 ...

  • 修行之路方向明

    主讲人:诚明子 此讲《修行之路方向明》,主要跟广大儒、释、道修行者探讨了修行的方向在哪里,破除修行路上的迷雾...

  • 修行

    我说,我是修行人,问,何为修行,我答曰,修复本心,完善本行。从而知行合一。问,修行不是务虚吗?给自己创造假象,陶醉...

  • php第5课:一个经典的框架

    php第5课:一个经典的框架 时间 2019-04-11 主讲刘培富 地点在线分享,大家自学 通过前面的学习,实现...

  • 收敛

    闲度春节无闲庭, 君子气度枉修行。 格物致知假大空, 知行合一水叮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课 修行的方向-知行合一 2019-04-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oy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