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关于“情商”的新认知

关于“情商”的新认知

作者: 不知所然并卵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23:39 被阅读0次

对于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学习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心理学家丹尼尔·高尔曼1995年的畅销书《情商(EQ)—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帮助“情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高尔曼的理论对于情商的衡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准确捕捉他人的情绪。主要指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语气等来判断对方的心理感受。这一点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察言观色,感同身受的能力。

其次是人们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理性和能力。由于情绪一般都是特定事件触发的,传统情商理论认为一个拥有高情商的人也可以通过理性来控制自己面对事件的情绪。“理性”的概念由来已久,是现代文明中提倡的宝贵理念之一。例如,在大多数的法律判决中,对有目的计划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量刑要比激情犯罪高很多。既然理性如此重要,我们就希望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理性,而对自控能力的学习也成为了眼下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市面上也有很多这个方面的畅销书,例如《自控力》,《人性的弱点》等,其核心就是通过提升认知能力来控制情绪。

这两个方面奠定了传统情商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情商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于教育学、商业研究、经济学等方方面面的关注。

但是对于情商的研究才开始了短短几十年,一切都还不成熟,甚至于对两个基础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他们似乎都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但是却一直无法得到神经科学的验证,甚至有可能被新的发现推翻。

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丽莎·芭瑞特在她的畅销新书《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大脑的秘密(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中阐述了她的质疑,并提出了自己对情商的新理解。

丽莎·芭瑞特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大脑的秘密》

岌岌可危的基石

大量的研究发现,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语言语气来判断情绪是件变数很大的事情。虽然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大笑表示开心,而哭泣表示难受,但是我们也会遇到喜极而泣和强颜欢笑的时刻。

科学家通过仪器测量发现,在表现出同一个情绪的时候,面部的肌肉移动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另外,对于观察者来说,观察同一个对象时,不同的观察者的脑部运动也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对于情绪的描述和刻画是很难量化的,而无法量化也就意味着无法深入研究,形成科学。

对于上述的第二个基础,通过认知压抑应激情绪,更与我们大脑活动的规律是相矛盾的。之前的理论认为,人的大脑是由“蜥蜴脑”和“理性脑”两部分组成(之前的文章《脑科学家的育儿经》对“蜥蜴脑”理论做过介绍)。但是,神经科学家的种种实验均显示,人类的大脑是通过非常多的突触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而大脑对于特定事件的应激反应也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做出来的,并不能分为几层或者几个部分来处理。

更深一层来说,如果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认知和情绪就不会是分开进展的,那么通过认知的提升来控制情绪,提高情商的想法更是无稽之谈了。

如果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整体的话,那它又是如何工作,如何产生情绪的呢?

建造情绪

有神经科学家认为,人类的所有思考,情绪以及感觉是一体化的大脑自动的在无意识中建造的。

人类的大脑首先会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处理,在过往中匹配出类似的经历,然后根据当前的情况建造现在的反应。匹配以及建造的过程是在大脑中快速以及无意识的进行的,最后以动作,表情,情绪,语言等形式呈现出来。

由此可见,过往的“经历”,也就是大脑中数据库的大小,起了很大的作用。数据库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不能产生情绪,如果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经历,人可能就懵在那里了,更不用说是情绪了。这里的经历不仅指亲身经历,也包括听到的,想到的等等能够在大脑中留下印迹的一切。

但经历的数据库只是情绪的基础,要想拥有高情商,还要提高情绪的“颗粒感”。

情绪的“颗粒感”

情绪的“颗粒感”(emotional granularity)是作者二十年前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衡量一个人对于情绪的敏感程度。就像品红酒一样,好的品酒师能够品味出不同酒之间细微的差别,而一般的饮酒者可能就发现不了不同的酒之间的差别了。

我用下图的两个密度不一的网来比较拥有不同颗粒感的人所建造的情绪。当人的经历比较丰富时,“颗粒感”就较强,建立的情绪之网的密度大,从而能够更大面积的匹配情绪,也就会拥有高情商;而经历欠缺的人,“颗粒感”也欠缺,情绪之网比较稀疏,匹配的面积小,情商就低。

“颗粒感”的概念和另一篇文章《敏感性值得你去提高》讲述的“敏感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借鉴那篇文章中的观点通过经历和感悟去建造高密度的网格。

对于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人们已经孜孜不倦的研究了很长时间,每一次新的发现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我们认知的改变,对于情商的研究也是如此。这本书《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大脑的秘密》颠覆了我对情商的认知,但也给了我机会重新认识我所熟悉的概念,甚至是我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在改变中不断前进,也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吧。

相关文章

  • 关于“情商”的新认知

    对于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学习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心理学家丹尼尔·高尔曼1...

  • 21-11-16销售的高情商,得比别人多这三种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80%在于情商,而智商占20%,之前的学习是情商=智商*情感训练 part1.关于情商的几点认知 第一...

  • 情商真的可以当饭吃

    关于"情商"二字,见仁见智。 绝大部分人的认知领域里,所谓高情商,不过就是: 能够及时觉察他人的情...

  • 销售的高情商,得比别人多这三种能力?

    很多人都同意,在当代社会情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功80%在于情商,而智商只占20%。 1 .关于情商的几点认知 第...

  • 11.16

    一个人的成功80%是在于情商,20%是在于智商 关于情商的认知 第一 情商不等于交往能力和技巧,而是更加偏重对情绪...

  • 关于钱的新认知

    听了昭慈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身体也感觉到自己的不配得意识,钱多了有烦恼感觉不好,我一直都不喜欢钱,觉得钱跟我没多大关...

  • 关于修行的新认知

    仁义礼智信 眼耳鼻舌身意 这是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对修行新的认知。 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准,这点应...

  • 关于悲剧的新认知

    早饭后,孩子问我,妈妈我们来玩一些小游戏,她拿出来一些玩具熊,说咱们用这个玩具熊来编一个悲剧故事。我心里无声说,什...

  • 关于工作新的认知

    最近工作在优化产品的数据模型,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点: 1、当前你碰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

  • 关于的流程新认知

    以前认为流程就是把一些步骤给确定下来,然后照着这些步骤来做,而且这些步骤都得白纸黑字写下来,去行动去打勾。 昨天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情商”的新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cd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