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章
第八章
杨凡来这家公司快三个月了,公司试用期也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杨凡不敢有丝毫怠慢。
公司老板也是北方人,面试时老板娘也在,老板面试口语时杨凡着实捏了把汗。不过还好,除了个别问题没有回答上来之外,大部分都听懂回答了。
整个面试过程杨凡都面带笑容,熟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多笑总不会有坏处。不知是被杨凡那憨厚的笑容打动了还是公司急需用人,当天就签了劳动合同。虽然工资低的基本接近上海最低标准了,但杨凡还是很高兴,毕竟有收入了。
这家公司不大,总共不到20个人,主要业务都在国外,老板也大部分时间呆在国外打理生意。虽然杨凡做过一年外贸业务员,但每家公司的业务都不一样,可以说全部要从新学起。
业务经理吴经理,大家都称呼她为吴工,吴工是北京人,不到60岁,退休后被返聘到这家公司。杨凡直到现在还对她心存感激,杨凡不懂的业务吴工都耐心教会他。
公司整体业务分一部二部,杨凡被分在一部,经理就是吴工。二部做埃里巴巴开发,有三个人,经理王林是个老外贸人,做事干练,他手下两个小姑娘,小微和小李。
小微身宽体胖,说话声音有些沙哑,东北人。小李是个湖南妹子,身材矮小,古灵精怪的。
整个公司就一个上海人,出纳小陈,小陈身材偏瘦,长的跟林黛玉似的,真是担心遇到台风就能被吹跑,说话声音很小,不仔细听都不知道她在打电话。
公司同事关系整体融洽,空闲时还会开几句玩笑,小微笑点低,她部门经理偶尔开个小玩笑她就仰头笑的合不拢嘴。
杨凡从单证员做起,外贸行业单证是基本功,如果单证不过关其他都是白扯。多年后杨凡面试业务员时都会先考察他们单证是否过关。吴工的耐心教导加上杨凡勤奋好学,没多久单证就操作自如了。
除了每天坐在办公室做单证外,还要跟吴工一起去仓库监装,这是个有脏又累的活,一开始每次监装回来,杨凡都会累的发烧。
上海港是个世界级大港,地处长江出海口,承担着国际海运和内河运输。全年吞吐量达6亿吨,标准集装箱2000多万个。中国低附加值的货物每天源源不断的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得益于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巨大的出口需求使上海港异常繁忙,上海港的繁忙带动了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配套的货运仓库、集装箱堆场遍布上海周边,上海除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就数仓库最多了吧。
仓库里堆满了待装的货物和一排排等待发运的集装箱。在仓库呆一天比抽两包烟还难受。
叉车、抓机、拖车、火车的发动机轰鸣声不绝于耳,冒着黑烟的叉车飞驰着来回穿梭,抓机吊着满载货物集装箱不时越过头顶。
待一个小时油灰就能把头发粘在一起,手上就更不用说了。沾满灰尘的脸经过风吹日晒后火辣辣的,疼的都不敢洗脸。
按说一般贸易公司很少有实地监装的,但这家公司的操作模式比较特殊,老板要求在不超重的前提下不能留任何空间,否则国外会按空余体积进行索赔,说白了就是扣工资。
监装虽然不用自己搬运货物,但是装箱工人每装完一排就要进去拍张照片。还要留意出货数量和库存数量,数据一旦出错,不仅增加海关查验风险,还会增加国外清关成本。
所以每个集装箱在装箱之前都会提前预排,要考虑国外要求的发货顺序以及整柜配重,到了仓库还不能让叉车司机随便装,需要按照预排把货物一件件挑出来。
一个12米的集装箱要装一整天,遇到难配的箱子会从早上一直装到夜晚。叉车和装箱工人是按照装箱量计工资的,所以没有人愿意装他们的箱子,就还得跟仓库沟通协调,几乎每次都是在工人的咒骂声中装完的。
这样又累又气的一天怎能不发烧?每次装完箱,杨凡都想换个工作,但看着比自己年龄大一倍的吴工也是这样站一天,杨凡也就咬牙坚持着。
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干就是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