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母亲节给妈妈送去了最真诚的问候,然后却得到了花式催婚的回答。
“妈,我给你买了一整套餐具,让店里给你送过去了。”
“餐具很好看,等你领男朋友回家吃饭的时候用。”
“妈,母亲节快乐。”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家,妈妈会更开心。妈现在还有力气,你早点生娃,我还能帮你带。”
“妈妈,我爱你。”
“你爱上一个男人吧,妈妈不会吃醋的。”
“妈,我给你买了母亲节礼物,晚上给你带回去。”
“我遛弯的时候听楼上的王姨说,她家闺女怀孕了。姑娘啊,你这是一步晚步步晚啊,等你找到对象,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妈妈们在催结婚,而很多的单身女孩在问自己为啥要结婚,其实100多年前女孩们就开始思考是否走进婚姻。
1889年,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孩们犀利回答,报纸上“为什么要当个老姑娘”的这个问题。
“因为男人就三角馅饼,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看上去倒是不错,但进一步相处之后会发现,他们实则内心空虚又很陈腐,主要成分是膨胀,还有一丢丢的甜以及无法克服跟人争执的癖好。”
“因为我不想扩大我的动物园了,而且我发现,男人这种动物,既没有狗温顺,也没有猫咪深情,甚至不如猴子有趣。”
在现在很多女生单身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男人,甚至扩展为对男人整体本性的不信任。
男人和女人都有生而为人的复杂人性,但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社会世俗观念定位。现在大家更多把爱情当成忙碌工作的休闲生活,懒得深入了解男人,了解越少越容易形成结论,然后男人越来越失望。
一百多年前这位姑娘对男人的失望,是因为接触的男人们金玉其中败絮其内。现在很多姑娘对男人的失望与否,来自于周围男生的质量和心理对男人本性预判的高低。
“婚姻就像电池,一旦摸着手被电到,不管有多痛,你都没办法把它甩开。它也像坐上了平底雪橇,不管一路上有多颠簸,你都只能忍到终点。”
其实现在也有这种说法,对女人来说,结婚的那一刻是婚姻里最高光的一瞬,之后都是下坡路。
最近一段时间被广泛讨论是婚姻里女人的生育疼痛和成本,女人们知道成为妻子和母亲那种温馨的幸福,但更害怕一味的付出会让自己成为怨妇。婚姻的风险,生育的欢喜和痛苦都告诉你,同时告诉你离婚会给你造成的社会舆论,最后决定权在每个女孩手里。
我们没有办法快速改变这个社会对离婚女人的偏见,我们知道不正确却不能否定它的客观存在。
因为这种偏见,让有些女人困在不好的婚姻里。
“因为我就像是一件珍稀的瓷器,是个容易破碎也易修补的人,但就是不好配对。”
“在这世上所有的男人当中,我从未找到那张能让我倾心的特别脸庞。”——莎士比亚的《训悍记》
其实这也是现在很多女孩的择偶观,我不找一个凑合的男人,也不想成为男人眼里凑合的那一个。
就像是《西雅图未眠夜》里的那段话,“我不想成为你将就的对象,婚姻本身就够难的了,至少起点不要这么低吧。“
现在女人和一百多年前的女人面对一样的内心质疑,到底为什么结婚,到底为什么不婚?古今中外,没有统一答案。当你深思的时候,你就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