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上5:30我们如期召开了网上亲子写作班线下家长交流会。
首先要感谢与会家长的重视,有的同学的妈妈,不到五点就来到了会场!
因为是网上的课程,家长之间多数互不相识识,甚至许多家长和老师也素未谋面。为了避免冷场,我先准备了一个话题: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突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怎样形成的?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严重的问题?这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我先抛出了第一个话题。谈论这个问题的家长,多数只回答了第一问,忽略了第二问,没等着我抛第二个话题,他们就很自觉地开启了第二个话题,而且重点就谈第二个话题了。
从这个环节当中,我意识到的是:我们多数家长——当然也不排除我本人在内——太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问题"。我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去放大孩子的缺点,去缩小甚至忽略孩子的优点。
其实人都是有自尊心或者说虚荣心的,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的家长是工作有单位的,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是不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那么通常情况下, 你的上司表扬你的工作成绩和指出你工作上的缺点、错误,哪个更能激发你干好工作的热情呢?肯定是前者!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正向的确认,就像苏格拉底教学生除掉田里的杂草,不是一味地盯着杂草去刀砍、斧劈、火烧,而是种上粮食,让粮食挤掉杂草的生存空间。况且,我们孩子的心田上已经有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我们的任务就是精心的呵护这些希望的种子,让它生根,让它发芽,让它开花结果。
有的家长谈到孩子的抗拒,包括我的同行家长谈到的"自己的镰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的问题。作为过来人,我深刻的意识到,孩子的抗拒可能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我们没有把孩子当做"自己人",我们总想把孩子当成我们"改造"的对象;一个是我们落伍了,我们局限于自己已有的经验,没有意识到社会的飞速发展,讯息广泛传播给孩子带来的"进化"是如此之快之大,仍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所以,要想不让孩子抗拒我们,我们必须成为孩子的"自己人",就像歌曲《牵手》里唱的那样:"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成为孩子的"亲密爱人",然后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绝不能认为自己站在智慧的制高点上。甚至,我们要躬下身来做孩子的学生,去倾听他们。
有的家长谈到孩子的文章苍白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引用一首题为《观书有感》的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对于写好文章来讲,除了有读书这个源头活水,更重要的,还要有生活的源头活水。
能写出好文章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丰盈的。你别指望一片盐碱地能长出似锦的繁花!而孩子的内心怎样才能丰盈?这答案,只能到家长那里去找。
家长要先把自己变成内心丰盈的人,要善于"制造节目",要善于"煽情"。就像有的家长,收藏起凝聚着女儿美好记忆的"方向盘"并给孩子刻录成长光碟;就像有的家长,一年又一年地给孩子编织圣诞老人的故事;就像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观察母鸡下蛋;就像有的家长,让孩子独自去影院看电影,又悄悄的尾随……
这些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就像生猛海鲜,不需要加什么"调料",即便是白水煮来,也味美无比。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记住,真正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