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校开家长会,一个班妈妈来的比例远远大于爸爸,而且妈妈积极主动和老师交流,爸爸只是来例行开会的。关于孩子的教育,妈妈是个“狠”角色。
孩子教育优先,妈妈对爸爸比较“狠”。
我的同事小A,有个7岁的儿子,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现阶段表现不突出,她很焦虑。每天火急火燎下班马上做饭,吃好晚饭还要搞卫生,还一边辅导儿子做作业,累的要死要活,每晚10点才能上床睡觉。
后来,孩子进步不大,就要老公辅导儿子。老公的每天上班工作量很大,为了早点下班工作强度又高,回家后就筋疲力尽。耐着性子给儿子讲作业,苦不堪言,有时困意来袭,就被在一旁的小她“揍”醒,完全是“狠”角色的家庭班主任。

妈妈对熊孩子——“狠”。
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熊孩子的出格行为确实要揍,我们天然的认为爸爸会是施暴者。其实不然,前段时间,微博爆出有人观察到对面大楼里,一位妈妈对两个孩子长达30分钟的施暴,不停地用书本敲打正在做作业的孩子。观察者报警,后来警方说揍孩子的是亲妈。
听说有位妈妈,在家揍熊孩子的时候,孩子趴在地上不动,他吓坏了,以为孩子被她揍坏了,她就用脚踢一下,孩子动了一下,她说,孩子在玩装死的招数,又被她猛揍一顿。
虽然妈妈“狠”的行为,不符合现在的快乐教育的主流思想。但是,又有一些观点说孩子必须要有边界的教育。人性就是要及时满足的欲望,但是,想要有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延迟满足要求。孩子的自控力很差,必要的惩戒教育在所难免。
妈妈对自己也“狠”。
结婚前,上网购物消费,现在研究奥数了,以前在平板上追剧,现在订阅名师课堂了。以前的话题是爱豆的吃喝拉撒,现在自家孩子的分数和排名。
更有对自己“狠”的妈妈,镇江的一位妈妈给女儿辅导作业,女儿随口说,你又不是老师,为什么安排我作业?后来妈妈真的就去考教师资格证,后来通过了。要知道有些师范学院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还有考不到教师资格证的,这位妈妈正常上班,还辅导女儿作业,就女儿一句不着调的话,拿到教师资格证,一个字对自己“狠”。
前天,她的微博回应;是的,我就是那位辅导孩子作业,顺便通过的教师资格证的妈妈。这样的正面的榜样,难道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么!
前段时间,俞敏洪说中国女性越来越堕落,导致男人不上进。就看孩子的教育,妈妈的“狠”劲,我敢说很多的男性都做不到。
儿子:“妈,起来了,今天我有2节语文课,晚上聊,手机不带了。”妈妈:“好的,儿子”
前天有人捡到一个手机,捡手机的人为了找打失主,就打开了手机的微信,一个高中生和母亲的聊天记录,当他交还失主的时候,才发现失主已经31岁了,原来,他的母亲患有阿尔海默症,但是母亲的记忆停留在他的高中时期。
网友一边倒的对儿子的感动,我却为这位母亲留下了泪水,网友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记得,我对你学习成长的关心,我不能忘!”。
妈妈对自己就是这么“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