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雨天,一下班没有四处乱跑,来到附近的图书馆想着把余婧的《恋爱婚姻法律课》学习完。在得到比较少订阅精品课,而订阅此课程我可以说是因为便宜吗哈哈。anyway,本着兴趣再加上听完试听后愈发觉得,人之所以活的有底气是因为明明知道生活随时会有挑战而自己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课程主理人是央视《法律讲堂》资深主讲律师余婧,她帮助过很多人处理过私人的财产法律风险,处理过不下千件家事案子,也是一名具有丰富个案经验的婚姻家庭咨询师。课程总共9课时,时长1小时50分。很多想当然或者知道一知半解但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在跟随余律师两小时课程里,获得了较为专业的视角,当然也纠正了不少从前的错误认知,交付我们实用性强的婚姻法律知识,以及如何避开一些坑。
虽然只有9个课时,但安排的也算丰富。下面分享两点我感触比较深的内容。
关于婚前买房的问题。情侣热恋期间,爱的如胶似漆,甜蜜美好。若真到谈婚论嫁时候,女生妈妈可不像孩子们谈恋爱时那般nice,不管前面如何铺垫讲的如何没关系,最后一定会讲到一个是很俗但她老人家觉得重要的话题上来,结婚了住哪里。这下你才知道,这才是丈母娘整晚谈话的关键点。说到婚前买房,虽到了适婚年龄,可毕竟买房怎么说也算是购入家庭重大资产,并非刚工作几年的年轻人所负担得起,所以在国内,“中国式买房”非常普遍。父母出资,小两口快快乐乐地过小日子,那老人家给也给的心甘情愿,可现在离婚率这么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事真谁都说不准,万一要离婚,那老人家出资的房款总可以给回老人家吧。那些钱可都是他们大半辈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棺材本,当然得给回他们,可真是这样吗?那到底怎么做才能保障父母几十年的辛苦钱呢?
顺便说下如果小两口是婚后自己出钱买的房,不管全款还是按揭,不管谁的收入多与少,也不管办房本时是登记在哪个人名下,一般都认定这是共同财产。可这婚前的“中国式买房”,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倘若不懂当中的门道,可能会成为你之后的婚姻之痛。那父母想明确表示,这房子我只送给自己孩子一个人,那要怎么做到呢?一般来讲,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一方全款买的房子,产权所有证上是一个人的名字,父母虽嘴上没说只给孩子一人,但法律认为这是用行动做出了一种明确的表示。这种几乎不需要啥措施来保障自身利益,因为这属于婚前付全款买的房,房本又只有一个人,那么这房子就真的跟另一方没什么关系了。这只适用于父母全款给孩子买房。而大多数父母只是掏了一部分房款出的首付,之后是由小两口月供还贷,那即便房子只登记在一个人名下,也不能算是一方个人财产,法律会倾向于认定是共同财产。第二种,如果不能全款或者对方也想加名,做父母还有一种选择,可以专门写个赠与协议,说出资的这部分房款只送我自己的孩子,跟女婿、儿媳妇没关系。这样,虽房子产权是共有,但好歹把老人家的辛苦钱给划拉出来了。通常律师会建议单方面去给这个协议做个公证,避开女婿或者儿媳妇,不能让另一方知道,不到最后一步,谁也别吱声更不用拿这份协议出来。
还有另外一种是,对于父母的出资的性质,得有共识,算借款还是算赠与,赠与双方还是赠与单方,小两口做到心中有数,最好都能提前说清楚讲明白。父母在给之前就要想清楚,如果算借款,就写好借据,不要等到出现状况再去慌里慌张写借据,到时就很尴尬了。
创业时期,资产与债务的隔离非常重要。这门课程从内容设计上来讲,很适合拉上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学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更加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为家庭财富构筑防火墙。创业有很多成功当然也有不少失败的,余律师在课程里给我们支了许多招,比如在选择创业主体时,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在注册资本里有个问题特别值得提一下,有些为了彰显自己公司的实力雄厚,倾向于认缴很高的注册资本。比如一千万,几千万,但实际上只缴很少一部分,这里敲黑板了,这样做看似聪明,但公司一旦有债务,就得把你认缴的都补齐。还有个问题就是,家庭跟公司钱账隔离开,谨慎对待借款,对外担保时,得给家人留条后路。对内不妨做个夫妻财产约定,划出一部分资产算做对方个人财产,购买人寿保险还有信托产品,都是非常不错的隔离工具,也能为之后的再次创业提供资本,但这些必须提前安排好,等欠债再买,就来不及了。
知识就是财富。有些东西学了,没到那一步,不见得一定没有用。余律师在课程里有讲一句话,蛮打动我:对于恋爱和婚姻,往最高处努力,也要有兜底的打算。好赞的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