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密关系》罗兰米勒I-II·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罗兰米勒I-II·读书笔记

作者: 内心的小孩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3:09 被阅读0次

通过这本书,更了解女人,更了解两性的差异和共同点,更了解打造亲密关系的方法。

人际关系中有亲密关系,也有泛泛之交,六个重要差异表现:

①knowledge(广泛而私密的了解:经历、爱好、情感和心愿);

②care(关心:彼此感受到关爱);

③interdependent(相互依赖:彼此需要的程度+影响对方的程度);

④mutuality(相互一致:“我们”视角+自我接纳他人的程度);

⑤trust(信任:对方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善待+尊重);

⑥commitment(投入时间+人力+物力).

(套用这个模型到过去的关系里,会发现缺失的选项主要在于后者。)

幸福感:取决于归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际关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人类的特质: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极力寻求他人的认同和亲密接触

1、文化的影响:结婚年龄上升、未婚同居人数上升、结婚人数下降、离婚率上升(当代)

① 西方文化:个人主义(自我表现+个人成就)——更多的快乐和享受,更少的麻烦和付出

②性别比率:男性数量远低于女性—(古罗马-骄奢淫逸/性解放)—(颠覆传统-鼓励女性工作独立/女权运动-未婚先孕)

③社会规范的演变,需要满足强势人群的利益

2、 个人经历的影响:

①依恋类型:安全型(Secure:快乐地与他人交往,很容易发展出轻松信任的关系)、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不确定照料者是否会回来关照自己,与他人关系往往紧张和过分依赖,变现出对他人过分贪求)、回避型(Avoidant: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②四种依恋类型(巴塞洛缪):安全型、痴迷型(同焦虑矛盾型,需要感到安心+过分依赖别人的赞许,渴望接触+害怕被拒绝+沉溺于人际关系)、恐惧型(因为害怕拒绝而避免人际关系)、疏离型(认为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依恋类型是习得的,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但这种类型一旦确立,会影响人们新建立的人际关系,加强已有的行为倾向。

3、个体差异的影响:

①性别差异(非常小)

②性认同差异(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社会性别-性别角色)

婚姻快乐程度,彪悍大丈夫和温柔小女人的组合在处事风格和才干能力上差别大< 不太传

统、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夫妻更快乐;

长期看来满意度,与表达性低的人结婚< 那些更敏感、贴心和友善的人结婚;

理想夫妻,工具性和表达性都双高。

工具性特质(自信、独立、有抱负、领导力、果敢)

表达性特质(热情、温柔、同情心、仁慈、敏感)

③大五人格:开放性(影响程度最低)、外倾性、尽责性(长期可靠)、宜人性、神经质(最重要,越弱越幸福)

④自尊: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持正面评价,自尊水平越高;自尊是为了满足归属需要,演化而来的机制;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的联系和自我保护间保持平衡,但低自尊的人总把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置于亲密关系之上;

4、人类本性的影响:

演化心理学三个基本假设:性选择(归属感具有适应性)、养育投入、父系不确定

总结:其实从繁衍和进化的角度,男人需要性,女人需要的却不是爱(而是安全感),所以男人(在身体健康社会能力突出的时候)主动追求,女人(在年轻漂亮有生育能力的时候)谨慎且择优进行选择,这样最有利于生出优质的后代,满足繁衍和进化的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罗兰米勒I-II·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ny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