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社交,这是比较大的范围,不知道大家对于社交的理解是怎样的?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对于这句话,一直很有争议,有的人说,不读书,你哪里知道还有那么大的世界在等着我们?有的人说,不出去与人交往,不出去跟别人学习,你根本走不了那么快。
关于社交的重要性,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如何能让自己成为社交中不踩雷的那一个呢?
现在我们所说的社交对话,指的是在网上的交流方面,社群是最常见的交流场所,我们在社群里认识的人都比我们在现实中来得多,所以网上社交方面比任何时期都来得重要。
虽然人人都明白网上社交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总是有很多方面顾及不到,甚至踩了雷都不知道,以至于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出来。
关注与人际破冰关系的小荻老师说过,你成长的速度,取决于你和陌生人破冰的速度。
这句话是很有事实支撑的,我们要成长,最快的捷径就是跟着人学,不可避免的就是要走出去跟人接触,那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在网络交流之中不踩雷呢?我们应该注意几点:
01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前几天,我们几位老师在群里讨论的时候,说到一位很优秀但是很难认同的老师,大家谈起来,对她的印象就是优秀但是不喜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我们不是对于优秀的老师都巴不得赶紧去要个微信号,链接起来好交流吗?为什么还会出现不喜欢的情况?
因为这位老师虽然优秀,但是待人接物这方面有点欠缺,无论谁去链接,她都发一下自己的社群广告,展示自己取得的成就,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人,心理不是特别能接受。
再者就是,日常就比较秀自己,本意是想做好传播宣传,但是因为把握不好这个度,变成和一般广告无异的信息,很容易就让人反感抵触,更有甚者会拉黑。
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很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上述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一是因为自身定位有点错位,没有做好真正的个人品牌宣传。第二就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自说自话”,讲的都是自己关心的事情,而不是对方真正想要知道的事情,特别是自身比较优秀的大咖,会不自觉有让人仰望的举动出现,影响个人品牌口碑。
会链接这位老师的小伙伴,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没有她那么优秀,很想跟着来学习,就好像我们是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的,结果一直听老师说他自身是怎样学霸,不用怎样费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听起来就很有逆反的心理。
更有一些本身就是有料的大咖,想要强强联合,会对于这样的准合作对手,会保留有一定的考察思量。
02分析你沟通的对象
说一个之前我和边小熙老师的小故事。
在上一期,我来做分享,有位小伙伴给我做主持人,因为没有实战的经验,所以出现了一点小情况,我觉得主持人这一块在社群运营中很有必要来培训一下,所以就这件事,我和小熙聊了,结果出乎我意料,小熙老师觉得没有必要单独就这个小专题进行培训,倒是可以在实战中逐渐来体现。
和她结束聊天之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我和小熙算是在很多方面没有多大分歧的,为何这次会意见相左那么大呢?
再后来又和她进行了一次沟通,我才发现,我们两个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假设对方跟我想的一样,并且不自觉地机遇这种假设,去跟对方展开沟通。就是我们俗称的“自说自话。”
我是最近做过几次比较大型的主持人,比较清楚主持人的流程和重要性,自以为这块可以作为一个亮点,加分点。我是基于这点来和她沟通,基于我以为的她知道的点。而小熙是刚从剽悍牛人进化营出来,觉得主持人是从日常实战参加出来的,随时每个人都是可以进行的,她的观点是对的,我的观点也没算错,但是就是因为我们都是基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会出现上述关注点不同的沟通问题。
所以在开口之前,需要先了解分析一下你的沟通对象。尽可能地去分析,起码不要出现认知错误的情况出现,这是我们进行有效社交的前提。

03 有效的社交交流语言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说句俗话,就是用别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要让你的意思简单明了地让对方可以接收到。
在我们还处于陌生的情况下,自我介绍就是我们可以开始交流的方式。那这个自我介绍是作用就很明确了,它在大多数情况下的作用就是:让别人记住你。
我见过很多版本的自我介绍,还有很多很有技巧,我们回想一下,什么样的自我介绍会让你印象深刻?会让你一眼就很想和他做朋友?那就是有用。
我们回想一下,当大家都在亮自我介绍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是不是在想,这个人好厉害啊,日语都到最高级了,不过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需要用到日语。不过这个人就不一样了,英语和写作都很厉害,我最缺这两样,赶紧去链接一下,请教一下。
看出什么来了?对,就是和“我”相关的利益点。当面对陌生人或者非熟人的时候,我们就会下意识去衡量一下对方“对我有什么用”,这是人的本性
《破冰》里说过,让我们觉得有用的价值一般分4种。第一种,让我们产生有价值的思考;第二种,让我们可以做有价值的事;第三种,让我们理解某些事情、行为的逻辑和价值;第四种,让我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看,有用的定义和价值都很广义,所以有些小伙伴说自己不敢去链接牛人,就怕自己太过平凡,没有什么亮光点,其实不然,三个人行必有我师,你身上肯定有别人没有的长处,要自信,相信自己。

04 如何去应对交流中的冲突
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在社群里交流和分享都已经是日常了,有交流就有冲突,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避免呢?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每个人的交流思想和方式都不一样,出现冲突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怎样去应对这样的冲突。
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群里的分享,就好像我现在在分享一样,会有群里小伙伴的认同,也会有不同意见的反驳。无论实习县的准备有多充分,都可能会出现意外,进程就会有点乱。
在这里我很推荐美国沟通专家凯伦伯格书里提到的“搭桥技术”。所谓的“搭桥”,就是在你遇到不利问题的时候,借势引导话题,并得出比较积极的结论,遇到谈话跑题时,通过某种方式把谈话重新引回预定的轨道上去。
例如
你正在做一个分享,结果半途有人跳出来说,我听说的不是你说的那样,应该是这样的才对,然后就自己说了一堆,这时,你应该怎样?
利用“搭桥技术”
“你说的不错,但我要强调的是。。。”
“除了你刚才说的,我还想补充的一点。。。”
“事实虽然如此,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一味的反驳会打乱你的计划,不如灵活地实用这样的搭桥技术,让话题重新回到你的手上,可以让你的沟通保持在你的节奏里,让沟通进行更加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