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子陌
这两天,红黄蓝幼儿园涉嫌虐童事件引发热议,网络、微博、朋友圈……又一次被幼儿园虐童事件刷屏,那些令人发指的虐童行为让人怒不可遏,深恶痛绝。
接二连三的虐童事件刺痛了家长的心,引起了社会人员的担忧和关注。有人质疑人性,有人痛批教育,有人谩骂幼师,也有人呼吁各方保护儿童,也有人沉默不许,甚至也有人煽风点火,别有一番用心……
然而,事件还未明了,流言蜚语便已四处传播,舆论声便吵成了一锅粥。有人说,幼教行业门槛太低,需要好好整顿;有人说,幼教大多是一群连初中都没毕业的……甚至有人恶意抹黑、辱骂整个教育行业。
无疑,这样的言论让幼教工作者便无形中受到了暴击般的伤害,她们欲哭无泪,申诉无门,只能选择沉默和忍受。或许,在她们内心深处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撑。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信念吧!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不容任何人侵害。但是,教师也是一份神圣的工作,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人比鬼可怕得多了,人心看不透。不管怎样,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是人心难测,每个行业都不乏有害群之马。就事论事,这个锅不应该让幼教工作者来背,她们不应成为质疑的对象。
坏的是个别人,不是职业。
接二连三的虐童事件,这是谁都不想让发生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施暴者定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受到道德的批判。但是,在舆论的导向下甩锅给幼教工作者,一味地指责和质疑幼教工作者,只会令人心寒。
—1—
我女朋友是师范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未来的幼师。大学即将毕业,现在正在四线城市某个幼儿园实习。
曾经,我不止一次问过她,为什么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她说,因为喜欢。每一次回答都是这么简单,每一次眼神里流露着一股认真和坚定。我也不止一次劝她说,要不你毕业了换份工作吧,别干幼师,太累了。她笑了笑,委婉地拒绝我的建议。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或许,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心声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了当,却也不失真诚。
还记得九月初开学,女友她们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去实习。女友她们那一拨人走得相对比较晚点,那段日子她们还在学校,听她说她们同学已经去实习的有好多回来就哭了,因为太苦了。当时我还笑着说,工作哪有不辛苦的?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都不曾理解他人。
有句话说: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幼师的工资待遇估计就是如此吧。女友她们班的同学,实习工资也就1000左右,好点的1500左右,有的甚至没工资。每个月再扣一下,到手的工资也是屈指可数的。还记得,上个月女友的闺蜜结婚,她请了不到两天假,这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就扣了200元。巨大的工作压力、喧哗的工作环境、低着可怜的工资,幼儿园老师堪比廉价劳动力。幼教工作者的现实状况,不过如此吧。
有人觉得幼教是一份很光彩的工作,每天带着小孩唱歌、跳舞、画画……其实,她们不仅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要照顾每个孩子的生活,装饰教室手工类一大堆,每学期还有各种考核。
女友每天的时间都特别紧,中午她们吃完饭就要看着孩子们睡觉,孩子醒了她们也得醒来。有的孩子睡醒了就哭,一个哭起来了其他的也就跟着哭,她们就耐心地一个个哄。晚上放学了还有延时班,还要写教案。前两天她们园还举办了教学技能大赛……
因为了解的多了,所以理解,所以包容。
—2—
缘分这东西就是有趣。后来,10月份我也开始工作了,公司的业务也是与幼儿园有关。近两个月来,我行走在这座城的大街小巷,出入在20多所大大小小的幼儿园。见得多了,我才亲身深刻体会到:幼师,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光彩!
每到一个园,首先见到的就是门卫大叔。有许多大叔和我父辈年龄差不多,但是都一样的和蔼可亲,也很热情。大叔看那一群群小朋友的眼神,仿佛跟看着自家亲孙子一般。
像我这样的陌生人行走在幼儿园,就犹如一个桃花源外的人,园里的小朋友和老师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老师总是很热情礼貌地打招呼问好,也有小朋友打招呼问好,有些调皮的小孩还会问我,你是谁啊?你找谁啊?也会有老师教导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向我问好,于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便用参差不齐的声音异口同声地喊道:“叔~叔~好~”说实话,那一刻心里甜得像吃了蜜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纯美的笑脸,稚嫩的童声,让我的内心深处感到一股久违的快乐。人越成长,似乎快乐就越少。和孩子相处,童趣洗涤了内心深处的浮躁。
有一次下午去拜访一个幼儿园,那会儿孩子们还在午休。由于我提出需要到教室考察一下,园长很委婉很谨慎地对我说:“孩子们还在休息,要不咱等会再去看?”当我们走进她们的教室的时候,有些孩子还在睡觉,两个老师坐在小凳子上看守着他们,看得出她俩很累。因为工作需要拍照,当我准备拍照的时候正好有个老师犯困打哈欠,她看到镜头急忙很不好意思地扭过了头。当我们中午还可以在办公桌上趴一会,甚至在床上躺会的时候,她们却不能。
还有一次,跟一个园长提出约在11点见面,园长也很谨慎地问我,会不会有啥大动作,因为那个点孩子们要吃午饭了,怕打扰到他们。说实话,这样兢兢业业,细心的老师让人很感动。
去一个园处理售后问题。一位老师正在“板着脸”教育一位做错事的小朋友,没有责骂,没有批评,有的只有耐心的教导。看得出教室里的两位女老师,面对教室里的二三十个孩子,有些力不从心。的确,小孩不好管,但是教育是老师的职责。别看她板着脸,心里却是提心吊胆的。
前两天走访幼儿园,路过某个幼儿园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的消防演习。在刺耳的警报声中,有一个老师一边抱着一个小孩往外跑,一边指挥着其他小孩往外跑。教师,平凡的岗位,却有着沉重的责任。
每到一个园,看到的都是150公里开外的女友的身影。去过那么多幼儿园,我深刻体会到幼教工作者——不容易。
—3—
“虐童”事件的发生,的确让人忍无可忍。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都不容我们去触碰。相信法律会将施暴者绳之以法,施暴者也会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就事论事,幼师不应成为事件受伤者。
面对各种对幼师的质疑,有位网友发文这样说:
因为你没有亲眼看到我们很多年轻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呵护着每一个孩子,你没有看到老师们为了能让哭闹不止刚入园的宝宝们中午睡个安稳觉,牺牲了自己宝贵的午休时间把宝宝们抱入怀中唱着睡眠曲哄宝宝们入睡的画面,你没有看到老师们在给宝宝们大完便擦完屁股后,端起饭碗继续吃饭,一点嫌弃的样子都没有。老师们为孩子们做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你都没有看到。幼教老师多半都是20几岁的孩子,在家中也是妈妈的宝贝,她们大多都是纯洁善良可爱的姑娘。
是的,紧张、忙碌、提心吊胆,这才是她们的工作常态。只是,还有太多太多的镜头,我们不曾看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了解,也不理解她们。
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多去几家幼儿园,多看看,我们便会理解幼教工作者的苦处,便会理解她们的不易。
尘世中纷扰繁杂,喧嚣浮华,哪得净土?这个世界,熙熙攘攘,从来不缺嘈嘈杂杂的喧哗,只是少了些冷静和理解。
这篇文章写得有点苍白无力,只是记录了一些生活中自认为感动的事。当我写完了这篇文章,我似乎也明白了,为何面对近来的“虐童案”很少有幼教工作者发声,因为她们的言语只会被当作雄辩。与其争论,不如沉默。
有些时候,言语总是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相信那些真心喜欢幼教的工作者仍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半个月内亲身去过20多所幼儿园,看到了许多,我只想说:每个幼教工作者不容易,请给她们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少一份质疑和指责。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有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也需要老师的热爱和敬业,更需要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愿每个孩子能健康成长,每个幼教工作者也能不忘初心。
原创不易,所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