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却不孤独(完结)

作者: 大白思之变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10:03 被阅读0次

孤独可以拆毁我们的生命。但是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它,就会结出无可估量的果实——身体、心智和灵性。

这一期我们将探讨如何做到这一点。孤独可以被战胜,但是需要强大的决心和下列概要中的一些具体行动。

接受孤独

战胜孤独的第一步是毫不回避地理解它,并且接受它。人的生与死都是独自——这是存在不可逾越的真实。

有了这一接纳,就促使我们创造性地利用孤独。此时,我们的真实潜力才开始显现。

当我们接受孤独是我们的存在状态时,我们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孤独和焦虑开始慢慢减少。

斯里·罗摩克里希纳曾经常常建议他的信徒不时地进入独处。他的话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害怕孤单,就害怕独处。当被迫面对自我时,很少人能够承受,因此单独监禁被视为最恶劣的惩罚之一。

这种恐惧的原因何在呢?也许是害怕自我身份的丧失。自我通常严重依赖于国籍、宗教信仰、语言、文化、职场地位、社会地位等等。

当独处时,这些似乎丧失了,自我恐惧于存在。正如婴孩在离开母亲后好像丧失了自我,一个人的自我在外在缺失时会经历到可怕的恐惧。

如果我不是这样或那样,我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孤独产生恐惧的部分原因是对丧失自我的恐惧,或者是对我是谁的感知恐惧。

但是通过接受我们本是孤单这一事实,可以减轻对孤独的恐惧。

人生有一个明确目标

我们在一生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成熟人格的秘诀在于人生有目标和目的。

明确的目标使生命有意义,也使日常事务明确。人生有目标和有特定活动流程的人比没有这些的人能更好地处理孤独。

体育锻炼

令人惊奇的是那些有规律地锻炼的人有较少的孤独问题。也许是源于伴随锻炼而产生于我们的身体某种改变。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曾说身体强壮的人更能控制他们的情感。

好兴趣

一个令人愉快的爱好是应对压力和孤独的解毒剂。特别像听音乐和园艺这样的爱好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使生命旅程更加愉悦。

服务

许多人冲进发烧活动或编造其他计划来避免孤独。所有这些逃避策略并不能帮助我们。它们不只适得其反,还在兴奋过后,真正加剧我们的孤独。

但是,真正服务导向的活动大有裨益。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是以人性形式服务于上帝的一个伟大的倡导者。

罗摩克里希纳训诫建基于自我救赎和世俗福利两个孪生格言。他的服务观已经远远超越了灵性和社会范畴。

真诚的服务需要一颗良善和仁爱的心。众所周知,慈爱和良善是自我的两大清道夫。他们担当着应对诸如抑郁、绝望和孤独等消极情感的解毒剂。

真爱使爱者与被爱者联结。没有人是爱的,同时保有自私。同样地,治疗孤独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服务社会,视其为上帝的显现。

目前,渴望付诸服务的人有很多机会。你可以加入一个组织(有许多组织很欢迎志愿者)或志愿团体。

或者拜访老年之家,救济院,花些时间陪伴感到孤独或被忽视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实施服务,也可以帮助有酬劳地或用其他方式帮助各种机构。

灵性操练

正如我们稍早提及的,孤独的根本原因是灵性上的。我们感到孤独,因为我们对人真本性的忽视。

无论我们的生命在社会,理性或道德上多么满足,内心依然向往神圣。我们能够体悟这份来自我们内心身处的向往是深沉而真实的。

灵性孤独是真正深层的空虚,不能被除灵性以外的任何事务填补的空洞。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明确指出这个问题——“每个灵魂都有潜在的神性”。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彰显我们被遗忘的神性。

这个过程中的任何停止都使我们孤独。在处理孤独时,即便像祈祷、默想这样的属灵纪律的一些定期操练也是大有帮助的。

施瑞·奎斯纳说“即使一些瑜伽训练都能保护人脱离巨大的恐惧。”

简单地祈祷可以把思想提升到更高的领域。无论何时察觉抑郁或孤寂,都可以透过简单而全身心地祈祷激励自己。

同样地,规律地阅读圣典也是大有裨益的。经典是对圣徒和哲人的记载。当中蕴藏这巨大的能量。

甚至只是机械地阅读或聆听都可以将我们的思想提升大更高的境界。

灵性操练有多种形式。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操练上帝的同在。由劳伦斯弟兄所写的众所周知的书《与神同在》是非常鼓舞人心和有帮助的。

人应该尝试在随时随地,任何情景中体验上帝的同在。

读经或对圣言的持续记忆是非常有效的。当然读经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和热爱。通过操练,人可以常常做到读经。

佛教徒教导的内观或默想是相当卓越的操练。(信仰某一神不是这一操练的必要条件。佛教没有涉及到上帝或神。)

内观禅修主张人专注与所有身心内部的运行,倡导人专心于自己的呼吸,动作,闯入脑海中的意念等。操练内观禅修能有效地治疗孤独。

独处的重要性

我们处于一个忙碌和外向的文明,不被鼓励去培养独处。但是,如果我们想拥有平安、喜乐和满足,独处是非常重要的。

施瑞·奎斯纳常常鼓励信徒进入独处。他说:“随时进入独处并且思想上帝是最有必要的。

在起初,意念专注于上帝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一个人操练在独处中默想。要默想,就应该抽离出来,进入内在,退休至僻静的角落或森林。”

《薄伽梵歌》也建议所有追求者专注在自我认知素质培养。这些素质之一就是不断诉诸独处,从社会中抽离出来。

独处是培养高贵思想的卓越方式。“与高贵思想相伴的人从不孤单。”(菲利普·西德尼)

一些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音乐(并未提及灵性)的最伟大的创作都是在独处时孕育的。

克尔凯郭尔说过,意愿成为自我才涉及到一个人的自我。这无疑是一个勇气之举。

独处是内在生活的婢仆。我们只有在独处中才能发现自我。没有安静和独处,就不可能提升内在生活。

没有内在生活,我们除了谈论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就别无选择。

孤独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但我们不必一定痛苦承受。我们概括了一些处理孤独的好办法。

孤独,是上帝给人的礼物。我们能正确地运用它,就会蒙福且得满足。

                                                          《完》

相关文章

  • 孤单却不孤独(完结)

    孤独可以拆毁我们的生命。但是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它,就会结出无可估量的果实——身体、心智和灵性。 这一期我们将...

  • 孤单却不孤独

    今天二美推荐的写作话题是说一下自己最孤独的时候,我想起08年,第一次去北京的那个冬天。 我那时候在一家专门从事内训...

  • 孤独却不孤单

    在经历了很多的关系之后,你扮演了无数的角色之后,你会发现,有一种关系是让人无比疲劳的,那就是恋人的感情了吧。 本来...

  • 孤单却不孤独

    还记得自己曾经傻乎乎的问过身边同学,室友都回家了只剩你一人不孤独不害怕吗?人家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了句”还好吧”...

  • 孤单

    孤单但是却不孤独。。。

  • 孤单却不孤独(二)

    孤独是一种痛苦而消极的精神状态。没人是免于孤独,也没人能够摆脱它。 人们都或长或短地忍受孤独。一些哲学家视孤单作为...

  • 我孤独却不孤单

    回学校以后还是继续开始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食堂,宿舍。每天也就这样,看似简单平静的生活却汹涌着不一样的情绪,...

  • 前行之路孤独却不孤单

    每个人从出生到少年到成年到中年到老年,每到一个年龄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车站。 今天在地铁站偶然看到Tfboys六周年的...

  • 你未曾孤独

    静思明志! 孤独却不孤单! 心如明镜! 含泪却不含恨! 鸿鹄在天! 自由却不自束!

  • 孤单却不孤独的跑者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发觉竟然有些爱上了跑步。尤其是在户外的那种,凛凛的风中,踩着脚下坚实的地面,呼吸之间将身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单却不孤独(完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mf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