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0817 】
【100天阅读33本书籍之第15本书籍】
书名:《从“为什么”开始》
作者:西蒙·斯涅克
看书名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我说另外五个字,近几年,大家做事或者是讨论问题的时候,会受到这个思维模型影响。它的作者是西蒙斯涅克,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称得上是最简单的一个法则,也是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
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What(是什么)开始,我们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是领导叫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而黄金圈法则告诉你的是从Why开始,和一般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
为什么要从外开始呢?当你知道你要做这件事情的最底层的原因和逻辑的时候,你会更有内驱力去做事情,也更容易达到这目标。
但如果你只是知道What,只是告诉自己要去做这个目标,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或者是领导告诉你要去做这件事情,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的时候,很可能你就只是为做而做,可能也不会尽心去做。
黄金思维圈可以让我们更清晰自己要去做什么。大家可以想一下:假设你想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情,你直接说,你能帮我做一下这件事儿吗?还是说由于我生病了或者力气太小,把原因说清楚之后,你再请求让他帮忙,成功几率大呢,还是直接开口的成功几率大呢?
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通过黄金思维圈,向大家进行阐述的:
一、为什么要用黄金思维圈法则来思考;
二、怎么样使用黄金圈法则;
三、如何用黄金圈法则来影响和激励别人?
不管是你和人沟通也好,或者是去写作,包括我去看成甲老师的说书,他的思路除了总分总之外,很多时候会用到的就是黄金圈法则,从why how what的顺序思考,并且也是从这个顺序开始进行表达。
比如说我和小伙伴一起共创的一个俱乐部,当时晚晚发起的时候,就说到我们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俱乐部?当时我们是带着这样的信念过来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念,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成长,都可以在俱乐部里有所收获,进行知识deq内化,我们就是因为怀着同样的信念,创立了这样的一个俱乐部,这就是我们的Why,自然也就有后面的群策群力的How,结果也就自然出现了(What)。
记得我刚担任我们俱乐部的VPE,我们主席和我沟通,主席开始跟我沟通的时候就没有来说目标,就稍微聊了一下,然后问我作为教育副主席,你应该做些什么。当时那他用了一个What,其实我的当时的内心是出现了一个有点阻抗的,我想说我刚上任,我并不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我们跟上一轮的VPE(教育副主席)衔接的并不是很好,那你直接这样来问我,我也不知道我该做些什么,而且我也告诉过你我最近特别忙,要做助教,然后也要自己参加瑜伽培训,可能俱乐部那一块儿对我来说,稍微精力有点不够。
后来我突然想到用黄金思维圈去跟他进行沟通,因为我们所有的官员团队,愿意无偿在这个俱乐部里面竞选担任官员,我们都是有希望去达成一些事情的。所以我问了一下主席,你的愿景是什么?你希望把我们俱乐部带成什么样的一个俱乐部?
那当主席说出她愿景的那一刻,我自己都能感受到我内在的一个内驱力,在被激发着。我相信我们还是拥有共同的信念,所以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才会去进行竞选官员。我们所有人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信念,希望我们的俱乐部的质量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在我们半年的任期之内,让我们俱乐部上一个level。
当我们从Why开始讨论的时候,我们的很多东西自然就可以往下走,那接下就是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去做好这个事情,我们达成了共识,一起去把群精简、消息精简,并且做到官员团队每个月都有一次聚会(如果不能线下就有一次线上的会议),增加关于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对于新会员积极的去照顾,并且了解每一位会员的需求,他们来到俱乐部是希望他们的目标,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做好配合,让我们的会议质量有所提升。
黄金思维圈作为一个思维模型,它肯定有它适用的边界,就有它失效的边际。
我个人觉得它失效的地方是,如果要工作、会议报告还是要结论先行,就之前写过的《结构思考力》里的论证类比:结论先行。不然老板会觉得你比较的啰嗦,为什么要讲一大堆?可以把Why放在最后。
我现在在生活中就在不断实践黄金思维圈,用“为什么”来过滤决策,用“为什么”来更好的学习,对于学习理解更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