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里真是烦透了。
孩子们延迟开学,家里变成了课堂,家长就成了临时“班主任”。
我本来还算有耐心,但这些天朝夕相处的课堂模式,每每看到儿子的学习不在状态,心里难免窝火。
以前老师反应过他在校学习的一些问题,因为没有眼见,没有也无法亲自参与,回家只能是批评教育一顿或者耐心沟通一下,也想过办法引导他去修正,其实收效甚微。那时我觉得在学校课堂上的学习,老师比家长能做的更多一些;周末在家的时间,我会尽量做好自己能做到辅导也好,督促也好,负起家长该负的责任。
这次在家上“空中课堂”,我最初看着他上了两堂课——学校一天只安排上午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二十分钟讲新知识,然后留二十分钟做小练习,下午是预习哈复习巩固作业。每节课后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中间还会做眼保健操。总体看学校安排还是很合理。
我了解了课堂安排,知道盯着他上课并不利于他的听课学习,后面就让他自己上。讲授的内容都是基础,对他来说不难,学会没太大问题。
最头疼的就是他写作业的效率,对新知识喜欢学但不喜欢练习,导致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做题就反应慢一点。而且,他本身就属于动作慢的孩子,这样一天下来,就看到他除了一日三餐,下午和爸爸忙里偷闲玩耍一会儿,其他时间就都在学习了。我真是担心他的视力,更着急他这“蜗牛”般的作业速度。
以前看到绘本《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对很多家长发出家里就有只“蜗牛”的呼声,很有共鸣;还有那些要家长“静待花开”的鸡汤文,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事实上,当父母真面对一只“蜗牛”时,内心能平和面对和接纳吗?当你不知道希望在哪里,对孩子可以没有期待吗?
我的情绪,我的沮丧,来源于对孩子目前问题的无力,可是又不能全然接受的心理矛盾。暂且就带着这个目前无解的题,且行且看,也许没有答案,也许不需要答案……育儿,是一场自我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