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三十三岁称帝,四十岁便崩了,按说正当年壮,先在争嗣过程中赢了曹植,后又受禅封帝,也算是顺风顺水,可是他的诗又总是偏忧郁,不管是《燕歌行》还是杂诗,都有一种悲调,他留下来的诗很多,与曹操不同的是,曹丕的诗几乎没有很激昂慷慨的时候,都很悲凉,如《燕歌行》里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总是睡不着觉,在深秋半夜起来独自徘徊,还总是长吁短叹。如果是一两次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偶然有些情绪的波动,但他的诗都有悲情基调,可以说,他虽然当了七年皇帝,但他的心情过得是压抑的,他的这份压抑却也并非是为了家国臣民,他总是说离别、思乡,可他的婚恋又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他想要的女人也都得到了,完全没理由说有被抛弃的滋味,只有他抛弃别人,让别人体会离愁别恨,可为什么他总是自己又是睡不着,又是幽幽怨怨、郁郁寡欢!
杂诗
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丕在位七年,此时天下并不太平,内有不臣之心,外有强敌环伺,朝庭内,此时的曹丕还只是袭封王爵,汉献帝一班子人员都在,汉朝余威尚在,尽管父王曹操经营多年,但汉祚毕竟有四百年根基,说是禅让,都知道那是不得已而为之,汉臣多有不服,这是一股反对力量;其二,当年曹操立嗣时曹植的势力并不小,一度甚至比曹丕还大,虽然曹操最后选了曹丕,但曹植那一派并没有消失,包括还有其它诸王,并不愿臣服;其三,曹操的一些老臣,比如司马懿等仍在静观其变。魏国外部的势力就更是复杂,蜀国的刘备还在,吴国的孙权一直在休养生息,这些北边的、西边的外族也都虎视。可以说,曹丕接位日子并不好过,不是雄才大略还真摆不平。从曹丕称帝后几次亲征可知,都是无功而返,在位七年并没取得什么武功。
性格决定命运,曹丕的性格,抑郁、自卑,自卑的人反而容易自大,他是不大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而对反对他的人又特别不能忍耐,甚至是残忍,他的皇后甄宓因为写了一首怨诗,而被他毒杀。曹操的老臣曹洪,比较吝啬,当曹丕还是太子时,曾向曹洪借绢纺,但曹洪没同意,曹丕竟一直记恨在心,直到当了皇帝,有一次曹洪的家臣犯了法,曹丕竟要治曹洪的死罪,众多大臣求情也无济于事,最后连曹丕的娘卞太后求情都不管用,甚至还牵连太后,要把曹洪杀了,太后废了!尽管郭皇后反复求情,仅仅是免了曹洪死罪,终究还是免了他的官。可见,曹丕的内心是没有多少阳光的,缺乏阳刚之气,曹丕是病死的,应该是正常病死,只是死得早了些,四十岁时便不治身亡,多少是与阳气不足有关。夜不能寐,也应该是阳不养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