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寓言式开头
《驴得水》简单点看,就是“驴棚着火”的故事,也就是电影开头寓言式的伏笔。
驴棚着火的时候,五个人的举动,一一对应了后面的人物的命运走向。
周铁男冲在第一个,拿扫把灭火,结果扫把着火了,引火上身;
张一曼见在外面救火无果,直接跳进了驴(火)棚(坑);
而裴魁山则是在外面不停地往里面,也就是给张一曼不停地埋土;
校长出现说来一切听他的指挥,结果驴棚全都烧着了。
校长的隐射比较隐晦,却很尖锐,他是负责人,是指挥者。在整个事件中,校长一直阻止其他成员摊牌,并不断用不同的谎话来遮盖前一个谎话。最终酿成越来越严重结果的人,正是校长。
孙佳见到已经完全烧着的驴棚,不顾反对要去灭火,甚至扬言揭发驴得水的事情,因为父亲无奈妥协,任由驴棚被烧光,对应的便是最后的那场婚礼闹剧。
而这黑色幽默式的闹剧之下包裹着的,是一出无比残忍的现实主义悲剧。
如果说“驴棚着火”这场闹剧关键性推动人物是校长,那么被这场大火吞噬的最厉害的人,便是张一曼了。
二:关于张一曼
驴得水一月3万的补助下来后,裴魁山要求收划分到的六千元而不捐给学校,当别人诟病他的贪婪时,他说:“请不要用你们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也就是裴魁山,用自己对女性贞洁的道德标准,道德绑架并间接害死了张一曼。
张一曼被校长剪头发的桥段与有原则的铁男在枪杆子的威胁下屈从的桥段,很有对中国大陆近代两个重要事件的映射寓意。
电影中传教士看到铜匠复活,不肯相信人可以死而复生。裴魁山说:“这是一个奇迹”。让人想起了中国官员似乎也说过同样的话。
张一曼是个洒脱随性的人,之前被视为过街老鼠,都没有使他撼动自己的人生信条,怎么可能因为头发被剪坏就疯掉了呢?
张一曼是学校里唯一的女老师,她烫着一头卷发,成天穿着一身旗袍,闲暇时最喜欢的事儿是摘花,登场的第一幕就是她对着镜子试布料,她是一个十分爱美的女人,但在拉个水都要往返20里地的偏远乡村,每天重复地面对着学校里几个男人,唯一的其他女性是校长未成年的女儿佳佳,她的爱美并不是为了打扮给谁看,也不是为了跟谁攀比,美丽是她的天性,是出于她个人的喜欢,并不需要得到外人的肯定。
但她又是一个“放荡”的女人,她动不动就拿男老师魁裴山硬不起来开涮,谈到男人下半身时毫无避讳之色,甚至想要亲身尝试裴魁山到底硬不硬得起来。
为了应付特派员的检查,他们把临时来给学校修钟的铜匠假扮成驴得水老师,并给张一曼委派的任务就是教铜匠几句英语。在发现理了发的铁匠也是相貌堂堂后,她一边教铜匠英语一边就把腿翘到了铜匠身上。
铜匠凭着那几句蹩脚的英语成功忽悠了特派员,特派员要求给他照张相,但愚昧的铜匠坚信照相会减寿,死活不肯照相,在任何人劝说都无用一筹莫展的时候,张一曼站了出来:我来睡服他。
她真的睡服了铜匠,让铜匠第二天顺利拍照,甚至于,她还成为了铜匠的性启蒙,教会了他咬耳根,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性”是能够愉悦身心的。
跟张一曼睡过后的铜匠,再也忘不了她,临走的时候恋恋不舍地跟张一曼说话,就像许多男人一样,以为跟一个女人睡了一夜,在女人的心里自己就有了一席之地,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同以往,可对张一曼来说,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喜欢”和“爱情”,她跟男人睡仅仅是为了追求身心的愉悦。
所以铜匠一点不明白,他说出了他的疑问:
张一曼反问:你觉得我们是什么呀。
铜匠结结巴巴半天说不明白,张一曼轻松一笑,剪下一缕头发留给铜匠做纪念。攥着头发的铜匠对张一曼唱起了山歌,他以为自己握住了爱情,但对张一曼而言,这仅仅是她一头秀发里的一缕而已。
眼看着铜匠不愿跟老婆回去,学校的生死存亡又一次维系在了张一曼身上,张一曼只好口出恶言赶他走:跟你睡觉是为了留你下来照相你不知道啊,真以为我喜欢你啊,想错了,我就是这么个人,对我来说是个男的都行,那天刚好来的是你,换成木匠、瓦匠、裁缝、厨子都行,你在我心里就是个牲口。
这一刻铜匠的梦碎了,在他心里占据了一切,能够让他起身反抗老婆权威的这段无比重要的“感情”灰飞烟灭了,他掏出那缕头发扔在了地上。
铜匠的老婆愣住了,不再打骂自己的丈夫,说出了整部电影人物群像的核心:你们才是牲口。
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情顺利解决,他们以驴得水老师出差去了为借口敷衍特派员时,驴得水老师突然穿着一身中山装,披着魁裴山的貂绒,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他回来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什么老师的身份,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报仇,报伤了他心的那个人的仇。
裴魁山是所有人里骂得最厉害的,既然我得不到你,那我就要毁掉你:你就是个臭婊子,你就是个过街老鼠,你也好意思挑三拣四啊,你真不要脸,你配吗,你有什么资格挑别人,有人肯睡你那是给你脸,你连婊子都不如,婊子那么干是为了钱,为了活着,你倒贴,你真贱,你比婊子都贱,你在男人眼里就是个公共厕所,我当初怎么看上你了,我当初怎么瞎了狗眼,贱货张一曼。
男人们骂完了,张一曼打了自己两巴掌,问铜匠满意吗。可惜铜匠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他从来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没有人听他说话,长期活在老婆的淫威下,现在突然全场的人都听命于他,征求他的决定,任凭他呼风唤雨,复仇的脚步一旦踏出便停不下来了。
被剪完头发的张一曼疯了,她的爱美不是为了诱惑异性,也不是为了攀比同性,爱美是她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和她追求自由的意志一样,她可以接受男人们骂她,可以接受挨打,但当她美丽的头发被剪掉时,就像是阉割了她的人格,让她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于是她发了疯地躲到桌子底下,要把自己与这个可怕的世界隔绝开来。
一个“荡妇”就这样被毁灭了,被一颗复仇的心(铜匠),被一颗得不到而嫉妒的心(裴魁山),被一颗利欲熏心时刻为了全体利益着想的贪婪黑心(校长),被一颗口口声声要保护她却被一声枪响就吓得跪地求饶的懦弱的心(周铁男),被一颗手握特权却颠倒黑白腐败的心(特派员),联合起来毁灭了。
三:关于周铁男
可偏偏这部电影,不需要英雄,导演是残忍的。
他偏偏不让周铁男英雄般的死去。
当他醒过来,感叹了一下我没死的时候,特派员的枪直接顶在了他的脑袋上。
这回他怕了,他屈服了,他跪下的那一刹那,我觉得有一个响亮的耳光也打在我自己的脸上。
那是他整个世界的崩毁。
有谁还记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经典一幕吗?
小明对小四说: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个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什么的,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为你而改变的。
或许他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硬。
他不满意裴魁山的时候,只是和孙校长抱怨了下“校长你看他”。
当铜匠和特派员难为一曼的时候,他被孙校长轻易的拦了下来。
当裴魁山唾骂张一曼的时候,他说了句“差不多得了”。
当他们要剪张一曼头发的时候,他说“谁敢剪我弄死谁”,可一曼的头发还是被剪了。
而从来没有被人用枪打偏过,于是他跪了。
像很多无知者无畏的人。
当战争来了,周铁男可能是第一个举手报名上阵杀敌的,可到了战场看到了同伴的尸体,或者受了点轻伤,他又可能是第一个投降或者逃跑的人。
只有特派员的第一枪把他打死了,他才做得成英雄,但是或许他根本没准备好做这个英雄。
他是被改变的最多的,从敢出声到不敢出声,从横冲直撞到唯唯诺诺。
所以在一曼后来差点被军官强奸的时候,他蜷缩在一角,不敢出声,连特派员秘书都鄙视的看了他一眼。
在那一枪之前,我们都是周铁男。
而那一枪之后,敢于二次赴死的人,还有么。
所以,在利益、恐惧的驱使下,好人却能做出最让人寒心的事。
《驴得水》塑造了这么多鲜活精彩的人物,是《夏洛特》和《羞羞》所比拟不了的。
然而我不知道相比于影片所塑造的那个悲剧的时代,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世界,是不是一样让人想哭。
也许特派员也不过是换了名字,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像铁男,一曼,裴魁山,铜匠这样的人。
可能到时候我也会,
讲个悲剧,你可别笑。
网友评论